香港網媒紛紛成立哲學專頁,真是咄咄怪事,前晚跟哲學系畢業的友人吹水,大家都疑心背後有什麼驚天大陰謀。今天我也湊熱鬧,談談四位作者(包括友人王教授)近日寫過的「濠梁對話」吧。幾位作者各自從不同角度──包括辯論勝負、語意分析、審美判斷──闡釋那場傳誦千古的對話,自有道理,但都跟我的體會不盡相同。「濠梁對話」出自《莊子.秋水》,我廿年前初讀,自然而然背了下來,無需大腦分析,已覺旨趣高妙,餘音裊裊。總覺得看《莊子》的方法,當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又如蚿(百足蟲)之使足,動乎天機,不知其所以然。但何謂神?何謂天機?那正是「濠梁對話」要告訴你的秘密,問題是如果你不事先知道秘密,便終究解不了密──《莊子》這部奇書,實際是一個把鑰匙鎖在裏頭的保險箱。
言歸正傳,我們先看看對話原文: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談論文本意圖,離不開文本結構,這段話好比賦格,始於濠上,然後一輪問答,最後又「循其本」回到濠上,所以主題不是「知」,而是「濠上」。「濠梁之上」是什麼意思呢?「濠」指濠水,「梁」或為橋,或是由石堆成的堰,留意對話者當時的活動,作者不是寫「立於濠梁之上」,而是寫「游」,刻意呼應着魚的「出游」──開首一句,其實已是整段對話的縮影。作為主題的「濠上」,並非表示一個物理空間或位置,而是象徵某種事物狀態,或所謂「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