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院回本期隨時7年

戲院回本期隨時7年

【本報訊】戲院營運商看似風光,實際上動輒投資逾千萬元,票房收入先與片主對分再扣除其他開支,每年賺取利潤不算豐厚,回本期分分鐘可長達7年。
訪問當日走入黃埔的嘉禾戲院,先經過一條黃白光管交錯閃爍的電梯通道,具設計感的裝潢、數十萬元一部投影機、再配備靚音響和座椅,橙天嘉禾(1132)首席營運官鄧小慧坦言,「起一間戲院一啲都唔平」。嘉禾在粉嶺的新戲院去年剛開,僅設兩個影院,投資額已需1,200萬元,有6個影院的奧海城the sky投資更達5,000多萬元,所以一間戲院的回本期至少4至5年,長則7年。
票價約70至90元,當中院線有幾多可落袋呢?鄧小慧指,票房收入首先要與片主對分,「嗰度已經差唔多分咗你一半,跟住你又要交租、燈油火蠟,其實每一張飛我哋戲院可以賺嘅錢,唔係好多。」
嘉禾非走平價戲院路線,近年旗下戲院大部份配置D-BOX動感座椅,定位向中高檔發展。鄧小慧笑言,「淨係張凳都3萬幾蚊,老老實實。」即使這類座位票價貴數十元,亦有捧場客。「有班客係完全接受得到,同埋睇完之後佢哋返唔到轉頭,一定會睇返D-BOX。」她表示,戲院投資確實龐大,但也不會為縮短回本期,隨意提高票價,會視乎每區承受能力去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