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漂亮的敗者 最醜陋的勝者(傳媒工作者 林彥邦) - 林彥邦

最漂亮的敗者 最醜陋的勝者
(傳媒工作者 林彥邦) - 林彥邦

2017年,香港人見證了一場詭異的「選舉」,超出了以往對小圈子選舉荒謬怪誕的想像。
所謂「選舉」似乎大局已定,這並不出奇。詭異在於,早在曾俊華去年12月辭職時,有關中央「不信任」他的消息滿天飛,到林鄭月娥今年1月辭職,「唯一屬意」、「真命天子」、「中央不任命」等說法陸續浮現,爾後張德江南下宣旨到兩會,所謂「中央」的屬意從來沒有改動過,換言之這個「選舉」,沒有開始就已結束。
不少開明建制人士和民主派,期望過中央「讓子彈飛一會」,來個「真正有競爭選舉」,但結果連這些假像也懶得裝。
而令人摸不着頭腦的,是林鄭月娥到底有甚麼無法取代的優勢,又或者反過來說,曾俊華有甚麼絕不能用的理由,令曾任九年財政司,並和習近平握手的曾俊華,成為了部份極左人士口中,勾結外國勢力的反對派代言人;曾同朝為官的兩位前司長,一個是中央唯一信任,另一個竟然是絕不委任,這種戲劇性的反差,恐怕連口口聲聲說林鄭完全符合四大標準的建制派,都難以自圓其說,其中原因就只有中央那「一男子」才知道。
但更詭異的是,即使大局已定,無票的還是假戲真做,有票的則連戲都懶得做。
假戲真做,說的是曾俊華團隊和他們的支持者。整個「選舉」,民意都只能參考而無實際價值,由劉兆佳到民主派,都難得在這唯一一件事上口徑一致,但曾俊華團隊卻從一開始,就將整個競選工程當普選來做,似乎他要爭取的是730萬無票市民,而不是1,194個投票選委。
當然上屆梁振英都不時落區「一本簿、一支筆」,但曾俊華不是搞這些保持距離的做騷落區,而是不帶保安不設防,直接走入人群鬧市,他遇到的不是示威抗議,而是真心情切的歡迎和愛戴,假如未來幾天他再來個造勢大會,就和台灣的民主選舉候選人所差無幾。
而一眾薯粉亦過足選舉癮,即使大家都無票在手,都好像認為可以將對曾俊華的熱情轉為選票,將他送入禮賓府。不誇張說,假如今天香港有普選,曾俊華勢必會成為首任民選行政長官。
另一邊廂,「瞓喺度都入閘」的林鄭月娥,雖然聲稱要面向730萬市民,但選舉工程災難不斷,小至廁紙八達通,到丈夫的「親筆信」,她簡直成為了墨菲定律的最佳示範,所有可能會出錯的事,放在林鄭身上都必定會錯。諉過於公關團隊、貶低對手的民意支持只是一時風光,都掩蓋不了顯而易見的事實:林鄭月娥從來沒有做好準備,才會有因為「疲倦」拒絕和團體會面的鬧劇,才會有「辭職論」和之後的左支右絀,才會一而再強調搞選舉「很累」。

一男子不聽不理不改

但真正能決定特首誰屬的那800多個建制選委,對於這些所謂民意民心民調,這些選舉工程不屑一顧,過往幾屆「選舉」,中央欽點的碰巧是民望最高的,他們還會做作一下,搞一些所謂界別民意調查,今屆乾脆連像樣的理由都沒有,戲都懶得做。
這一連串詭異狀況,將曾俊華塑造成歷來最漂亮的敗者,令林鄭月娥成為最醜陋的勝者,若一切按現時形勢走下去,拖着低迷民望走入禮賓府的林鄭月娥,只能更進一步仰賴西環的支持,更傾斜向利益團體以鞏固管治,特區政府未來五年,只會在梁振英鋪設的下坡路上繼續墮落。
而明明眼前就有一個皆大歡迎,令香港人頂禮膜拜的選擇,只要一男子下令,今天將林鄭月娥捧為神明的奴才,自會打倒昨日的我轉吃薯片,偏偏北京就是不聽不理不改。
朕不給的、你不能搶,或者簡單點說,我鍾意呀,吹咩?

林彥邦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