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焯桃先生九十年代初接手打理香港電影節國際部份,其中一大創舉,是替入選的影片分門別類,身為編輯的我雖然略有微言,受人二分四,聖旨怎敢違抗,嘀咕兩句之後乖乖揸頸就命,「東張西望」、「不設防地帶」和「大師級」等等欄目應運而生,其中幾個長壽單元沿用至今。基於客觀環境,此項措施實在不可不行,因為規模越搞越大,以往百零部影片擠在大會堂太空館取暖的寒酸日子一去不復返,動輒二三百部的賓虛陣勢,三山五嶽卧虎藏龍,如果不豎立地標顯示東南西北,觀眾面對一堆陌生片名必定集體迷失。但是化整為零有好有唔好,一來剝削了觀眾尋寶樂趣,二來怎麼分才算公正而不是吹噓也相當考功夫,「影迷嘉年華」的狂歡氣氛當然可以任意傳染,獨憔悴的斯人和詩人只好怪自己唔生性,「作者風」的健筆是否實至名歸,則恐怕不能以霸氣的「我話係就係」總結,歷年打開訂票冊子,拍案驚奇何止二刻三刻,簡直無時無刻。
今屆我又發現,何謂Gala,牛津羊津豬津字典真的查極查唔出,「影迷嘉年華」英文Gala Presentation,收輯麾下的十四部作品照計行梗紅地毯,為什麼又出了個叫「首映禮」的Galas爭飲頭啖湯,A組的嘉娜和B組的嘉娜,誰才是貨真價實的阿娃?更甚者,「首映禮」裏面又有「隆重首映」Gala Premiere,難道還有非隆重的casual嘉娜慫恿大家爛身爛勢踢拖出席麼,分得咁細,阿媽我好亂呀!討好片商發行商不可以沒有底線吧,而且你當人哋傻嘅,心甘情願玩自欺欺人的遊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