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08年在中大畢業,9年間搬過6次,31歲的吳嘉倫,居住的足迹遍及大埔、觀塘和新蒲崗。住過4間劏房,由無𨋢唐8樓到有𨋢唐2樓,最短住1年,最長住2年,科大碩士生吳嘉倫的搬遷史,平凡又奔波,卻是無殼升斗市民的生活縮影。
「有時業主加租,有時因為想搬近啲做嘢嘅地方,慳返啲時間同交通費……兩、三年前已唔再買實體書,搬嚟搬去太麻煩」。嘉倫與女友租住的小單位,位於新蒲崗唐2樓,對正地盤和大馬路,須長期關窗,又毗鄰垃圾房。
學歷高不代表薪酬高
嘉倫笑言,就他住過的地方,這裏已屬筍盤。「起碼有房有廳,以前同女友住劏房,都係200呎左右」。
350呎的小單位,月租$8,500,與在非牟利機構工作的女友攤分,佔他現時收入約三成。「之前喺科大做教學助理,人工兩萬,依然讀返書,靠萬五蚊研究生津貼生活,加埋交學費,每個月都要倒貼一、兩千積蓄」。
「唔好話儲錢買樓,想讀書進修,為工作買多啲保障,人工連學費升幅都追唔上」。他稱已接受學歷高不代表薪酬高的現實,如沒女友攤分租金,除了劏房,小單位也住不起。
負擔重,為何堅持獨立生活捱貴租?嘉倫苦笑謂,父親只是小職員並已退休,沒父幹可靠,老家只是蝸居,住和進修,也得靠自己。
「屋企喺青衣,都係二、三百呎,我同家姐差一歲,大家大學都住宿舍,畢業搬返去,迫埋一間房唔方便,加上有女友,佢都要揾地方住」。2008年中大文化研究系畢業,第一份工是在中大做研究助理,月入$12,600,當時用三分一月薪租住120呎劏房,四分一畀家用,每月儲千多元,全用作半工讀首個碩士學位,買樓?遙遠得像地球與火星的距離。「我都想唔使搬嚟搬去,但現實係咁,有乜辦法?」嘉倫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