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星如(圖)21連捷,全城歡騰。比賽消息鋪天蓋地,圖片及比賽片段於社交網站洗版式瘋傳,彷彿再四分五裂的版塊,都因該夜拳賽一場而暫時凝聚,體育具貢獻之又一例證。
運動競技凝聚力之強,已於本欄反覆寫過多次,不贅;這次挑個別的角度,談談於擂台以外的一些事兒。坦白說,聽在耳裏,還滿不爽的。那夜會展共設九場拳賽,首場於七時展開,星如對向井寬史一仗為主賽,自然最後上演。雖知拳賽這東西就如網球和羽毛球,除卻第一場,之後賽事的開始時間也就無人說得準:場場秒速K.O.,那麼正賽轉眼舉行;八場都打足咁多Round的話,正本戲就得推遲開始,這是常識。
當晚雖未至場場打足,但大部份賽事的參賽雙方都實力接近,未到尾段,勝負難分;星如尚未登場,時間已近夜半。或許有人首次入場睇拳,又或一心只看主賽,故於觀眾席聽到零零落落的抱怨,指為何無人提供準確開賽時間,頻問「點解仲未打」;其中一句,格外礙耳:「曹星如打未㗎?焗人睇埋啲無謂嘢。」到這裏,您大概已知道我想說些甚麼了。副賽不只給拳迷作「熱身」之用,當中時有腰帶賽,水平絕對不低;不為我們熟識的拳手所打的賽事,不代表「無謂」;更重要的,是副賽為新秀提供磨練機會,於幾千觀眾面前作賽,為絕佳經驗,亦為運動員通往更高水平賽事的必經之路。年前星如連勝中期,就是於他們口中的「無謂嘢」中爭奪殊榮。
追趕「潮嘢」,誰都喜歡,越潮越不甘後人。趁墟沒有錯,於面書打卡告訴別人自己在場也很對,只是Post相之餘,也請尊重其他運動員;Caption寫好,上載之前,許多人記住要打幾句「#撐自己人」或「#支持香港運動員」,卻忘了當晚除星如外,還有其他香港拳手在努力。「撐」和「支持」,只代表向勝出的或流行的歡呼聲?不,這些字不應這樣廉價,比一個Hashtag的份量更重一些;幸好當天由頭撐到尾的觀眾仍佔絕大多數,否則十年八載之後,我們就會發覺已經無人可撐了。
伍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