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為打擊網上虛假、立場偏頗資訊氾濫,指示監察團隊加設「令人不快及具冒犯性」(upsetting-offensive)標籤,被標示的相關內容或網頁會「沉底」較難搜索,望能改善搜尋結果質素,避免特定用戶群組接觸到煽動仇恨、暴力等資訊。
搜索引擎Google向評核團隊發出新指引,指他們可根據一定社群的種族、宗教、性別、國籍、性取向等因素,將含有種族歧視字眼、血腥畫面、宣揚暴力、虐畜等冒犯性內容,標上新增的「令人不快及具冒犯性」標籤,以減少搜索結果中有不實或受爭議內容。
新指引舉例指,美國用戶以英語搜索「黑人種族歧視」時,白人至上網站一篇題為「黑人基因比白人更接近倭黑猩猩」的報道應被標籤,因為內容貶低黑人令他人感冒犯;而維基百科有關美國種族歧視現況的內容,則因為「全面、符合史實」毋須標籤。
標籤並不會直接影響搜尋結果,但Google軟件會根據質量評核員的標籤,重新排序搜索結果的順序,將較高評分的內容置頂,帶有負面標籤的內容即使符合搜索條件卻會「沉底」,確保搜索結果更具有公信力,但並不代表用戶無法搜索到「較差」的內容或網頁。
外判萬名質量評核員
不過,Google亦理解有部份用戶能接受、甚或基於學術等原因渴望搜索敏感內容,搜索引擎會將這類搜索要求列為「能接受不快或冒犯內容的查詢」,並盡量列出公信力較高、能解釋議題敏感之處的內容。Google告誡評核團隊不應胡亂猜測他們的搜索動機,或假設他們是種族歧視者。
Google通常依靠軟件篩選和排序搜索結果,但亦外判了約10,000名獨立「質量評核員」(quality raters)。他們過往根據厚達160頁的指引,將搜索結果標籤為色情、非法和垃圾內容,又根據質量為搜尋結果排名,如將七獲普立茲獎的報章評為「高質素」內容。
美聯社/Search Engine Land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