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紋身爛腳】觀音紋身難洗啲?一次清無可能

【洗紋身爛腳】
觀音紋身難洗啲?一次清無可能

【本報訊】激光去斑、除疤及洗紋身,近年大受歡迎,其實紋身時,紋身師會將色素植入皮膚真皮層,色素會長留人體,但隨年月紋身可能會褪色但不能自行消失。本身是醫生的立法會議員郭家麒指,激光洗紋身的原理,是將激光打入真皮層分解色素,被分解的色素碎屑可通過脫痂或血液循環排出體外,不過紋身圖案越精細,顏色越豐富,清洗難度愈越高,由於風險高,需由醫生操作激光儀器,若由未經專業訓練的美容院職員負責,他們可能以高度數激光清洗紋身,而所產生超逾40°C的高溫可對皮膚造成2至3級燒傷。
記者:潘婉玲

郭家麒指出,激光治療如去斑、除疤及洗紋身都屬入侵性治療,但至今港府仍未法例規管,只可由醫生處理,對當局一拖再拖感到非常失望,希望新特首上任後儘快立法。他補充,由於紋身色素深至真皮層,激光去紋身若處理失當,高溫會灼傷真皮層,造成永久疤痕。

皮膚專科醫生陳厚毅指:「如果(紋身圖案)係觀世音菩薩,就會比較難,紋身師技術越好,脫嘅難度越高。」他補充,若本身皮膚敏感、乾燥,或患毛囊炎人士,都不宜洗紋身,因為會增加感染風險。而洗紋身需循序漸進,至少進行6至8次療程,每次相隔不少於兩個月,市面有美容院指「一次包脫清」是絕無可能。

他補充,每次療程後,當事人需塗含抗生素的消炎藥膏,並要保持傷口乾爽,期間更需注意防曬,若傷處出現水泡或痕癢,切忌觸碰傷口,否則可能令傷口感染惡化。

另一名皮膚科專科醫生陳湧看過Joey右足踝的傷口照片後指,傷口情況「誇張」,相信已受細菌感染,估計傷口起水泡後受感染。他指,以激光洗紋身而言,正確做法是使用的激光溫度不可超過40度,否則必定灼傷皮膚。

他指,若療程後起水泡,已屬灼傷,但正常情況下,灼傷不會太嚴重。他指出,清洗不同顏色的紋身圖案,需使用不同波長的激光,一般而言,黑、藍、綠等傳統顏色,清除較容易,顏色越淺的紋身,越難清理,「好似黃、橙咁,唔吸光,打完好似冇打咁」。他指,美容院一般常犯錯誤,是職員在首次療程便使用高度數激光,「皮膚顏色越多,就越吸光,用高度數就會灼傷」。因此,進行首次療程時,應以較弱度數,隨著紋身褪色,度數才可逐漸增強。

陳湧提醒市民, 洗紋身前後一星期,應避免曝曬,要停服如四環素等感光藥物,減低灼傷機會。

過去3年,消委會接獲569宗,有關高能量光學療程(如:激光、射頻、彩光機器、冷凍療法 )及入侵性療程的投訴,當中有關服務質素的佔219宗。去年10月,更有女士花費4萬元,接受激光脫毛後,導致嚴重灼傷,需求診半年。消委會認為政府應盡快研究規管高科技療程。 陳厚毅則建議,市民進行激光療程,應由醫生操刀,減低受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