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報上山不言倦報販感恩養活兩代人

派報上山不言倦
報販感恩養活兩代人

【本報訊】一個報檔養活兩代人,布叔自小跟父親日日去荔枝角九華徑入村上山派報紙,即使報檔搬出深水埗仍繼續,一年365日風雨無間,全年無休。直至兩年前患上淋巴癌,上門派報才告一段落,其後報檔休業讓他專心養病。近年腫瘤擴散,他希望繼續使用標靶藥控制病情,這位4子女之父盼望可以早日康復,戰勝癌病,見證子女成長。
記者:劉秀蘭

53歲的布叔自幼與報紙結緣,每日對着密如字海的報章,但他自愧只有小三學歷,讀書不多,學識不高,但他很念舊情,對光顧報檔兩代的荔景九華徑老街坊更視如親人。「我一年365日冇休息,有啲老人家住山上,8號風球我都照派報紙,佢哋叫我唔使派,但我唔怕,見冇乜風我就照上去。」其後報檔遷至深水埗青山道,布叔仍不改送報習慣。

他說,父母早年在荔園門外擺檔賣報紙,養大他們6兄弟妹,排行第3的布叔最不怕辛苦,小三輟學後跟隨爸爸凌晨起床往派報,試過獨自派報被狗追咬傷臀部,「未行到去間屋,隻狗已經跳過鐵欄追過嚟咬我。好彩附近有間寺廟嘅法師,摘咗啲萬年青葉溝埋片糖盅碎之後,用嚟敷傷口。」這次經歷他畢生難忘,至今說起仍是眉飛色舞。

早年忙於工作,30歲才結婚生兒育女,布叔自言很喜歡小孩子,現時育有4名子女,么女只有8歲,3人仍在求學。父母年邁,由他接手經營報檔,父母早年賣報紙雜誌香煙養大他的兄弟妹,現時他努力守住檔口,養妻活兒,他說子女童年時「做功課、食飯都喺度。」

布叔一向無大礙,直至兩年前頸項無故長出腫塊,求醫確診淋巴發炎,看中醫指是痰火核,服藥後腫塊縮小,但停藥腫塊又長出來。其後膀胱發炎、腹部和睪丸亦水腫,最終確診患淋巴癌第三期。接受化療,腫塊縮小,但未完全消除,其後腹部、大腿、腋下的淋巴亦出現擴散,醫生提議他接受標靶藥治療,每期藥費2萬多元,他已自費付了4期近9萬元的藥費開展療程,醫生曾告知腫塊縮小,建議他繼續用藥,癌病可望受控。

患病加上80歲母親去年去世,布叔早前已停工無開檔,但濃濃街坊情令他感動「九華徑嘅街坊知我病咗,好支持、鼓勵我,好感恩!」現時,他手停口停靠積蓄生活,希望治好癌病,重開報檔,如父母般養大子女。

「布叔」無力負擔自費標靶藥費接受治療。請支持他的藥費,讓他能重拾希望。「蘋果日報慈善基金」關顧主任正關注他的情況。

「布叔」暖流之友編號:C4262
網上捐款: http://bit.ly/applecharity
想知最新好人好事?即like蘋果基金fb: http://www.fb.com/adfund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聯絡方法:
電話:29908688
傳真:23076307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WhatsApp:9862782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facebook專頁: http://www.fb.com/adfundhk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adfundhk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東亞銀行(往來戶口):015-514-68-01678-5

如讀者市民捐款至醫療專戶,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S0003專戶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如捐款至指定暖流之友,請於入數紙/支票背面寫上其暖流之友編號,然後電郵/傳真/WhatsApp訊息/郵寄予本基金。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於一九九五年成立,乃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基金除接受市民捐款外,亦接收《蘋果日報》捐出的1%盈利作為善款,以幫助有需要的人士和資助有意義的社會及教育活動。基金一切行政費用均由《蘋果日報》支付,善款的一分一毫,將全數用於暖流之友所需。「蘋果日報慈善基金」務求按照善長意願,把善款轉交指定暖流之友。然而個別暖流之友可能因長期離港及搬遷等情況以致失去聯絡,甚或暖流之友已經逝世或拒收捐款,有關善款將撥入基金作其他慈善用途。

網上捐款捐款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