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鐵沙中綫紅磡段2019年通車,市建局在未來的馬頭圍站附近啟動新一個重建項目,擬拆卸壠明街/榮光街多幢近60年樓齡唐樓,項目將與去年已啟動的榮光街項目一併發展,提供逾400個單位,成本合共20多億元,市建局料會錄得虧蝕。有七旬子與逾百歲母親對重建感欣喜,希望賠償足以讓他們在同區購買面積相若單位。
斥資20億 最快2026落成
市建局執董馬昭智指是次將拆卸壠明街及榮光街共16個街號的舊唐樓,全部樓高8層而無電梯,屬日久失修,並有劏房,地盤面積1,750平方米,估計有約180住戶和30個地舖商戶受影響。
市建局計劃將此項目與去年6月啟動的榮光街項目(KC-012)一併發展,提供約400個住宅單位。馬昭智指合併地盤後可騰出壠明街愛華大廈位置作300平方米休憩用地,並設新路通往壠明街。
被問到會否拖慢去年中已開展的榮光街項目進度,他指兩項目只相差數月,如此項目推展得快應可趕上。此項目將連同其餘5個馬頭圍道一帶項目作「小社區式」發展,共提供約2,800個單位。
馬昭智預計項目2026/27年度落成,發展成本16億,兩項目發展成本合共為20多億元,預料會有虧蝕數億元,他又解釋項目曾涉及需求主導申請,但最終無法集齊業權推展,故市建局至今才入場啟動重建。
73歲的陳英倫與子女及其102歲母親同住一個600多呎單位,坦言很想搬到有升降機的大廈,方便母親出入,現時單位水渠殘舊,經常倒流,希望市建局收購價每呎至少1.1萬至1.2萬元,才能在同區買到面積相若的單位。
現時懷孕的林太一家五口居於200呎劏房,月租4,000多元,對重建感到很高興,7年前已申請公屋的她因家庭成員人數有變,故至今仍未能上樓,希望市建局能協助她上樓。但有地舖租戶對重建有保留,在區內經營理髮店40多年的鄭太過去已因重建或加租三度被逼遷,擔心難在同區覓舖,「𠵱家萬幾蚊租,呢區肯定租唔到,到時惟有被迫退休。」
■記者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