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首次有旺角騷亂被捕人士就暴動罪成判囚,引起社運人士關注。社民連主席吳文遠認為判決影響日後市民參與示威遊行,擔心再推動市民參與大型集會變得困難,「莫講話激烈抗爭,(市民)就算係比較人多啲嘅集會都驚」,不諱言將來會造成更大的寒蟬效應。法政匯思成員、大律師吳宗鑾亦憂慮,法庭裁定對於何為參與暴動定義過闊,若市民沒有立刻劃清界線,或遭無辜連累成「被參與暴動」。
記者:蘇曉欣 王家文
根據《公安條例》第19條,如任何參與非法集結的人破壞社會安寧,該集結即屬暴動。曾參與多次示威遊行的社民連主席吳文遠指出,若非法集結被指破壞社會安寧就構成暴動,2014年發生的佔領運動也可被演繹成破壞社會安寧,再以暴動入罪,「非法集結罪點解咁恐怖,就係所謂『破壞社會安寧』,只要你嘅動作客觀上可以令一個普通嘅人覺得懼怕,就可當你係破壞社會安寧」。
吳文遠:造成寒蟬效應
吳文遠又反問:「如果一萬人叫囂,算唔算暴動?一萬人裏面有兩個人扔玻璃樽,咁又變成暴動?」吳指《公安條例》中非法集結本身已是不公義,「係港英年代遺留落嚟嘅公安惡法」,過去多年特區政府以此惡法打擊社運人士,阻撓示威。吳強調社民連會繼續上街示威,不會退縮,但擔心會造成更大的寒蟬效應,將來呼籲市民上街會越來越困難,「因為佢哋出嚟嘅代價或風險會更加大」,也反映現時警權、司法等,並非保護市民示威自由空間,「變成一個工具去打壓不同意見嘅聲音」。
香港眾志副秘書長周庭認為今次案件判刑相對較重,但不擔心日後參與社會行動的市民會減少,「要睇番當時嘅社會氛圍,有冇一件好大嘅事情或觸發點,令到好多人想去參與」。
大律師吳宗鑾憂慮將來和平示威或隨時演變成非法集結,再變成暴動;又指當有市民參與和平示威演變成非法集結時,而集結中有其他人感驚慌或使用暴力,即時符合了法律中「破壞社會安寧」的定義,在場的市民或隨時變成「被參與暴動」。
吳宗鑾指法官今次的判決確實具阻嚇性,認為法庭欲向公眾表達清晰訊息,絕不姑息暴力行為。
立法會議員楊岳橋認為,今次暴動罪成判囚必定影響本港日後的社會運動,理解案件或對社運人士造成一種負面情緒。楊希望藉此奉勸政府及警方「諗一諗」,「唔好諗住今次判詞可以解決晒所有問題,唔係靈丹妙藥,要磨平社會嘅矛盾同問題係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