魑魅魍魎:中資搶地上車更難 - 十一少

魑魅魍魎:中資搶地上車更難 - 十一少

中資襲港,地皮越搶越貴,中資海航再以高價搶地,斥資74.4億元投得在啟德第四幅地皮,原來已是近兩年中資財團掃走的第15幅香港地皮,總金額近780億元,同期港資只投得6幅,爭贏的也只是規模較細的項目,難道港資當道的地產界真的要改朝換代?
香港地產商雖然財政豐厚,但面對中資走資需求日漸增加,癲標頻頻,在不補充土地儲備之下,土儲總有耗盡的一日,當中恒隆(101)便是活例,現時只剩下貨尾如浪澄灣、君臨天下及藍塘道豪宅。屆時香港地產商惟有焗住做收租佬,或者轉型地產以外業務,繼而影響公司估值,因收租股一般較地產股存在較大幅度的折讓。
根據仲量行早前的研究報告,香港七大發展商長實(1113)、恒地(012)、新地(016)、新世界(017)等等所投得的政府住宅地皮,市佔率已由2012年四成跌至去年的兩成二。而2017年開局至今,中資投得的地皮,已佔總建築面積六成二,按年大增38個百分點。

港資投地習慣會將盈利放在首位,但中資就習慣進行市值管理,先「做大做強」,要在資產負債表爭取千億資產,然後再不斷尋求融資,恒大(3333)、富力(2777)、碧桂園(2007)等就是好例子,這些公司都以極高的負債風險換取更多的合約銷售,及更高的市值。
香港改朝換代?不大可能。一來港資財力豐厚,新地、恒地、新世界坐擁無敵現金流,更手執豐厚土儲及農地,那倒不如按新地郭炳聯所講:「等啲癲標中晒佢先」,靜待中資回塘,伺機而動;二來須知道本地發展商,多年來習慣至少要求三至四成利潤空間才會出手,而內房普遍則只有一成回報。如果香港發展商肯放下身段,與內房一戰,消費者定必投向香港發展商,在香港買大陸樓,儍的嗎?
從香港地產商角度出發,現時中資掠地情況雖然未至於壞到會變質;但如果從小市民角度考量,無疑中資湧港「托市」會令樓價繼續高踞不下,年輕人上車機會更叫微茫,民怨未來只會拾級而上。

十一少
http://www.fb.com/11mister
本欄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