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DSE中文科卷四說話能力周二已經開考,去年考評局指出考生表現較差的典故題目,口試第二天已經出現。周三口試第二題小組討論題目為:「以下哪一個提倡孝道的故事更值得為人子女者學習?」有「戲彩娛親」及「滌親溺器」選擇,中文科補習名師林溢欣在fb補充,稱題目資料附有解釋,前者是「穿上斑斕的五彩衣裳,裝作小孩形態,戲耍舞蹈,娛悅雙親為樂」,後者是「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清洗便桶」。不少網民亦被考起,坦言未有聽過相關故事;有考生應考後大感「中伏」,有人認為前者是愚孝,引述魯迅曾批評「戲彩娛親」最令他反感。
去年一題「古人重孝,下列哪一項傳統孝親的行為更值得提倡?晨昏定省或慎終追遠」,難倒不少考生。考評局出版的2016年《試題專輯》,當中提到中文科卷四說話能力,考生在典故題目表現較差,例如不明白甚「慎終追遠」的意思。
周三另一口試題目為「以下哪種蔬果更能象徵人生,試談談你的看法:洋蔥、苦瓜」,令人聯想起流行曲《洋蔥》及《苦瓜》,有人笑言可否在考試時唱出歌詞。
而周二為口試第一日,第一題為「以下哪一個詞語最適合形容青少年時期?」,有「迷惘、反叛、寂寞」3個選擇,不過就被批評所有詞語均偏向負面,另一題是「以下是獎勵要考慮的準則,試按其重要性排優次:公平、及時、適度」。
考評局回應指,試題取材廣泛,以中六學生應有的知識為範圍,擬題方向包括社會現象、流行事物、校園生活、中國文化、價值反思等,以盡量貼近考生歷年的學習內容和日常生活見聞為原則。此外,每道題目均附設簡單的閱讀材料,例如有關青少年時期的題目,附有與題目選項相關的歌詞;有關孝道典故的試題亦提供了故事主要內容,以啟發思路,引導考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或切入論題。
考評局又指,該卷考核的重點是溝通能力,考題本身並沒有預設立場,讓考生在發言應對的過程中,展現一己的識見學養、思維邏輯、語言組織和應對能力。
【網民點講】
Kan Chan:兩個故事都唔識
Fung Neji:即刻難咗幾十倍
鄭柏濤:出現了!!!!
Charles Chow:要比儒家孝?
Lam Chan:見到蔬菜就知2018一定得
Tsz Chun Cheung:苦瓜,又名半生瓜。
Keith Fong:兩首歌都識唱,想聽廣東定國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