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息,港樓加價,這與過去數十年的樓市文化相違背,可能正因為全港經歷多次金融危機,物業先死而後生,通常谷底後勁反彈,早落車的業主後悔早賣樓,以致後來高價追回,加上近年實施的辣稅被綑綁三年,一動不如一靜,橫掂都要上番車,看漲幅不如早買早着數,免三年後又要再以高溢價買回。
坊間有不少賣了樓回購個案,都係回應一句租樓交畀業主供樓、不如當交租畀自己兼儲錢,等同作三年定期存款,𠵱家大額存款約一厘左右,收租三厘息,供樓約2.5厘,計數買樓始終有實物揸手,好似長和(001)主席李嘉誠多年話齋,「自用無防,炒賣不宜」,目前被辣稅鎖死三年,即是被迫中長線投資,或講得直接啲,迫業主賺錢,過去五年測試,賺錢的比例高達九成以上,應該多謝特首梁振英的「德政」。
本周三新盤賣近千伙,相信是自去年11月新辣招後最多的賣樓天,不需四個月時間,個市便從低位報復式反彈,是極速反彈,率先由細價樓全面上升,400萬或以下全港不足1,000個,呢啲就叫做唔跌便升畀大家睇,好彩好多市民買了個保險,在未完全趨升之前已經上車,否則一個月要畀多數十萬元樓價。
目前尚有極少數包拗頸派,指甚麼樓價牛市三期尾水、又話97翻版,用廿多年前的舊事重提,世界變了很多,資金鏈亦由歐美走回頭路至亞太區,舊事未必會回帶式出現,叫跌,「嘥氣」。
劉兆昌
資深地產傳媒人
http://www.HKLau.com
本欄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