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家居監控鏡頭近年大行其道,不少家長安裝用作觀察小孩的起居安全等,惟買錯鏡頭、駁錯線,令私隱外洩。消委會搜集巿面40款監控鏡頭資料,發現部份產品生產商的伺服器可能設於不重視私隱、沒有完善保護人民私隱的法規,又或保護私隱法規形同虛設的國家或地區,但伺服器會儲存所有用戶雲端賬號的名稱及密碼,所以重視私隱的用戶如果擔心私隱外洩,在選購鏡頭時,適宜先查清楚廠方的背景及判斷是否值得信任。

私隱欠保障
消委會檢視市面12個品牌共40款家居監控鏡頭的資料,售價由228至1,550元不等,全部可以使用雲端賬號或P2P的方式連接,毋須專業知識及修改路由器的設置。為預防私隱外洩,消委會建議,用戶切勿使用出廠預設的鏡頭登入密碼,並要設定有足夠強度的新密碼,例如包含字母、數字甚至符號,密碼不宜少於8位,且最好定期更改密碼。
如監控鏡頭由專人上門安裝及設置,安裝後應該立即更改密碼;使用只屬於自己個人的手機及電腦登入鏡頭觀看監控影像,不要使公用裝置登入,以防密碼被盜取。廠方在產品出廠後會透過韌體改善產品的運作及修補漏洞,用戶應該不時檢查及更新韌體,令使用更安全。
消委會補充,在網上購入外地發售的鏡頭,部份產品更可能加入地區性限制,無法在本港使用。
■記者蔡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