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言年內推債券通,提出「境外資金在境外購買內地債券」,料初步僅容許資金北上,為港人拓投資渠道,不過分析認為初期興趣未必高。李克強昨說,香港「近水樓台先得月」,債券通將維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金發局高級顧問李建英謂,兩地橋樑駁通後,將吸引資產管理公司落戶香港,內地債市料因而擴充。
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CIBM)現佔債市餘額九成,包括國債、企業債、地方債等,屬於場外市場;滬深交易所則屬場內市場,佔債市餘額一成,並分有大、小公募債券,分別適合低至高風險級別投資者。
CIBM一直開放予海外金融機構參與,不過恒生(011)執董馮孝忠認為,雖然不少已是成員,但規模較細的機構投資者未會申請,債券通有助他們擴闊投資種類。而債券通初期料「先北上,後南下」,可買入債券種類料分階段由低至高風險擴充。
港人興趣或不大
上商研究部主管林俊泓稱,債券通料針對專業投資者,屬於良好舉措,不過現時在岸利率較離岸利率低,而且內地二手債擘價較闊,流動性不高,或未必引起港人廣泛的興趣。
從事債券銷售的美國萬利亞太區總裁張佩儀指,早前青海省政府持有的國企在港發3年期點心債,吸引不少專業投資者購買,不過若未來新增債券資料披露不足,以及只開放流動性較低的二手債市,卻不開放公開發售市場,或難以吸引港人。
債券通目前未有細節,金管局指,正跟內地研究債券通,若有進一步消息會適時公佈。港交所(388)則表示將在兩地監管當局指導下參與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