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特首候選人在選舉論壇首次互相質詢,最精采的當然是兩位前司長曾俊華與林鄭月娥的舌戰,就以往政府問題互相翻舊賬,但雙方都有顧忌,怕講真話得罪北京,在關鍵問題上都不能也不敢深入。而胡國興也要歌頌「一帶一路」,以中國的假大空來作為香港經濟的「願景」。這就是香港目前最大的困局──行北京的路,其實是一條沒有出路的死胡同。
無論是林鄭月娥提出要對中小企減稅,或曾俊華提出的累進稅,更不要說胡國興說政府要投放更多資源於創新科技,其實都只源於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是樓價與租金。然而這個問題涉及的,不單是擁有大量選票的地產商利益,也涉及供樓人士與借了錢的銀行的利益,更涉及中國資金來港炒樓的利益,變成一個只可以繼續升,一跌就全港經濟崩潰的絕境。至於如胡官所言,如政府「投放資源」搞「創新科技」,董建華那些年的數碼港、中藥港、鮮花港等「大隻講」,絕對是前車可鑑。單是曾俊華提出的美食車,落入政府官僚之手,變成要定點停泊,泊在不與其他商戶爭利的死位,結果有車未落地都已經打退堂鼓,說明在沒有民主的政制下,已無法對現有體制進行翻天覆地的改革。
把中國式假大空宣傳當現實
比起曾俊華未能解決的問題,林鄭月娥更不切實際。曾俊華指2%的經濟增長率,在已發展地區是正常現象;林鄭反駁說,在「國家大力的支持下」,經濟增長可超過2%。這段說話足可奠定林鄭作為CY2.0,以及董建華3.0的地位,即把中國式的假大空的政治宣傳,當成是現實;以今日中國經濟的百般問題──外資遷出、外匯流出、走資加劇,以至在外交與經濟方面不斷增加敵人,香港有甚麼行業適合「一帶一路」?難道林鄭帶地產商去阿富汗炒地皮?還是去敍利亞炒軍火?中國的GDP增長包含了多少胡亂規劃基建的水份?建多幾多條高鐵,以及幾多個故宮博物館去造大GDP?
何況,真相是即使中國好,中國會對香港好嗎?東江水供水協議到期,香港水費已比深圳貴5-6倍還要加,不是說深圳已超越香港了嗎?港珠澳大橋合組公司,香港出資43%澳門出資13%,香港澳門同為右軚,港澳段的港珠澳大橋,卻要行中國的右上左落,去遷就中國的左軚車,這種設計是要製造更多意外嗎?
更不要說近日爭議不斷的高鐵一地兩檢了!香港佔總開支的77%,但在不平等條約下,只能收回票價的25%;香港只有一個站,中國卻在短距離內由原先的四個站,加建到六個站,更因為這些站不願加建邊防檢查設施,因此就把責任推到香港,要把香港的高鐵站範圍劃歸中國大陸,變成中國的「租界」,從此不歸香港司法管轄。「廣深港高鐵」中國段建了六個站,中國不願興建六個檢查站,又要審查來自香港的行李──包括書籍、刊物以至走私商品,以至防止大陸人走資,於是就要在香港建中國的檢查站,根本只為中國服務,對香港百害而無一利。香港人用天價興建一條服務大陸權貴的鐵路,為此要破壞一國兩制,割地建中國租界,以後再發生李波或肖建華案,則不需要越境,只要把人擄去西九龍站就可以了;這些中國不斷宣傳的「恩情」,就是林鄭月娥口中「國家大力的支持」。
林鄭月娥自稱,如香港人主流意見令她無法再擔任特首就會辭職,一如其回應曾俊華有關其民望的問題,居然敢舉梁振英老友張志剛旗下「香港研究協會」民調,說自己有3%的優勢時,當知道她所謂「主流意見」,就是西環以及這些親共團體的意見而已。林鄭不但滿口語言偽術,而且反口覆舌,昨日又稱辭職論與民望無關。至於她在論壇上稱讚曾俊華幕僚團隊,則只是自曝其短。團隊做得好,是團隊的功勞;團隊做得差,則是領袖的責任──這就是香港今日的問題,更是林鄭月娥連環公關災難的答案。
林忌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