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正用盡所有方法,遏止資金外逃。加入蘇富比拍賣行30年、該行全球亞洲藝術首席拍賣師司徒河偉(Henry Howard-Sneyd)接受《蘋果》專訪指,中國投資者「懂得怎樣把資金調到海外」,坦言中方實施的外匯管制「對藝術品市場幾乎沒有影響」。他估計,今年拍賣市場回暖,單計紐約「春拍」金額,便有超過去年任何一場拍賣。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司徒河偉在1987年加入蘇富比公司,從日本經濟泡沫爆破,至中國投資者崛起,他一一見盡。現時身兼歐洲暨美洲亞洲藝術部主席的司徒河偉,在紐約市春秋拍賣期間接受《蘋果》專訪,談及中國政府過去半年愈見嚴厲的外匯管制時,他坦言毫不擔心。
「把錢匯到海外?從來都不是中國投資者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司徒河偉續指,「中國投資者知道怎樣做,總會有方法(把錢匯出國外),以確保有足夠資金在境外競投」。他補充,不會因為中國外匯管制愈來愈嚴厲,把拍賣會舉行的地點向東移,如香港市場,「只要能夠資金送出中國,不論在香港或紐約拍賣,對買家皆沒有分別」。
在3月初剛完成的今年倫敦首場春季拍賣,蘇富比當代藝術拍賣會場上,錄得破紀錄、近1.2億英鎊成交金額。司徒河偉指,當晚成績遠勝市場預期,亦為今年拍賣行打下一枝強心針,「不要忘記,這是在英國脫歐的陰霾下進行」。他又透露,當晚不少中國投資者出價進取,「無論氣氛及整體感覺皆十分強勁」。
該行在紐約市今年首場春季拍賣會,將於3月15日進行,焦點藝術品為兩個明朝永樂年間造、「青花紫菀石竹圖抱月瓶」及「甜白釉暗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底價分別為220萬元(美元,下同)及230萬元。書畫作品方面,曾經由張大千收藏、八大山人所作的《花鳥魚果》,底價亦高達250萬元。
司徒河偉估計,整個「紐約亞洲藝術週」春季拍賣會期間,料最少錄得3,500萬元成交,「比2016年任何一場紐約拍賣皆要高」;由於蘇富比習慣設下較低底價,刺激競投者情緒,料最終成交額遠高於3,500萬元。司徒河偉補充,除中國投資者帶動外,股市造好,加上去年各種不穩定因素如美國總統大選已經消除,料2017年國際拍賣市場有望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