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香港的新定義(自由撰稿人 范克) - 范克

新香港的新定義
(自由撰稿人 范克) - 范克

相信香港人,特別是老一輩,對於白色恐怖並不陌生。因為自國民黨遷台、共產黨掌權後的數十年,台灣一直處於戒嚴狀態,而大陸則經歷一連串的政治運動和人為禍害。香港乃兩岸三地中,唯一未受白色恐怖籠罩,在英國殖民下尚有多少言論自由可以針對權勢進行批判,亦因此收容了大批知識分子,和逃避兩岸政權的人。
當權者對無權者的壓迫,並以各種恐怖的手段迫使所有人屈服於政權之下,就是普遍香港人對白色恐怖的定義。不過,近日則有另一個說法,指無權無勢的普通市民,在網上針對特首候選人和當權者所發表的負面意見,都屬於白色恐怖。說出這番話的人,自認為是白色恐怖的受害者,若非無知,就是為舊詞去創造出一個新定義,以便好像小說《1984》中的「老大哥」一樣,可以愚弄大眾。
「戰爭即是和平,自由即是奴役,無知即是力量。」《1984》中的「老大哥」,統治大洋國時最主要的手段,除了無處不在的監視器,就是透過「新語」(Newspeak)的潛移默化,來達至思想改造的目的。在大洋國中,你不會看到壞的東西,因為「壞」(bad)只能以「不好」(ungood)表達。你亦不會看到較好的東西,因為「較好」(better)可用「加好」(plusgood)取代。好或者壞,不論舊世界中有多少個詞彙可用,在大洋國的新語中,嚴格而言,只剩下「好」(good)這個詞。
舊世界說的老話,新世界並不需要。舊香港的思想,在新香港中亦同樣不適用。
把白色恐怖扭曲成另一回事固然可怕,但更恐怖的是,不少臣服於當權者的人,會主動支持這些新定義,並說服其他人去接受思想改造。不論梁振英擔任特首五年間,他的施政有多失敗,在新香港只會被形容為「施政未如理想」;也不能說他做得多壞,只能說他做得不夠好。當北京提議讓梁振英成為政協副主席時,親中人士幾乎一片讚好,因為在新香港的新定義中,他鬧出來的問題再大,也不是問題。
當權者以外的普通人,仍能看出問題所在,但當香港的學生,在中小學甚至幼稚園時,就已經要學習擁護國家主權和《基本法》,十年、二十年後,乃至2047年過後,尚有多少人會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敢於提出與當權者相反的意見?當林鄭月娥提出要為教育界增加每年50億元的經常性開支時,又有多少教師和學生,在威逼利誘之下,主動投身思想改造的行列,擁護新香港的新定義?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