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保良局領袖紀律訓練營導師疑多次以喝罵、人身攻擊等方式侮辱學生;有精神科醫生狠批此舉等同虐待,絕非訓練手段,擔心嚴重羞辱會影響心智未成熟學生,引發抑鬱、焦慮症狀,長遠影響心智發展;教育心理學家質疑,誤用軍訓式嚴厲訓練青少年會有反效果。
嚴重可引致焦慮抑鬱
多名曾經參加保良局訓練營的學生揭發在營中遭受各種侮辱式懲罰,包括面貼泥地弄至滿面泥沙、被迫躝地高叫「我係曱甴好冇用」等。精神科醫生曾繁光批評,導師手法絕非訓練,「根本係虐待學生」,「唔理解點解仲會有人報名(參加),畀錢佢哋賺」。他強調,軍訓式培訓是給予學生艱苦環境,培育抗逆力,不等同侮辱學生。
曾續指,學生遭受嚴厲訓斥後,應有專人事後跟進協助平復情緒,否則腦內的杏仁核會出現過敏反應,「可能會對人冇信心、缺乏安全感,對外在刺激或會反應過敏,例如聽到聲會彈起,其他人唔理佢就以為被排擠」,嚴重可引致情緒問題,出現焦慮、抑鬱症狀。
保良局領袖紀律訓練營網站稱其理念源自教育心理學家馬斯洛「需求層次論」,設計出「有意向而具有統合性的」、「關顧不同需要」、「全人發展」的訓練內容,學生可透過不同程度挑戰體會團隊合作。資深教育心理學家余古少賢反駁,「需求層次論」非直接用以培養成功領袖,也未必可與訓練營內容扯上關係。
■記者葉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