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籽:浪迹遊蹤】
在這個美食大千世界,上演着林林總總的戲碼。有些像米芝蓮星星和Best 50 Restaurants,雖有交流和激勵成份,但目的在於分排名與弄等級;也有些像早前在馬德里舉行的Madrid Fusion,是關乎無私的分享,各自拿出獨家首本戲,在演講台上宣揚散播開去,讓知識的種子飄到每個角落,然後處處開花慢慢結果,從而帶來演變和進化。畢竟,人類的存活,除可分為你、我、他,還有一種叫做我們。
一連三日的Madrid Fusion已來到第十五屆。對粗口有潔癖的朋友,要慎入!因為今屆Madrid Fusion的口號是「Fuck Normality」(X爆正常),同一個X,可以是三萬幾人互相問候娘親,也可以代表打破因循、守舊、規條和沉悶,擁抱不正常的思維,打造自己的路向,走出與別不同的領域。西班牙的創意和膽量,是遠遠超乎不求改變只求維穩的香港人的想像範圍。
所以呢,來到Madrid Fusion,切勿以為只是另一個買一蚊鮑魚零蚊海參的美食博覽,在偌大的場館內,固然也有不同樓層以進行商業推廣和商談貿易,但更為津津樂道的,是演講廳內由來自西班牙及世界各地的名廚舉行的不同講座。
很多名成利就的歐美名廚,不志在宣傳自家餐廳或品牌,反而着眼於前瞻性的題目,並試圖藉飲食改善社會,例如像西班牙米芝蓮星級名廚Mario Sandoval,運用科學技術不斷研發各式食材的新型態,或者像阿根廷名廚German Martitegui,為農作業與餐飲業搭出一條相輔相成的橋樑,又或者像智利名廚Kurt Schmidt和Gustavo Saez,堅決捨棄名貴食材,只選用日常蔬菜做出不凡菜式,又例如哥倫比亞名廚Charlie Otero,希望以飲食為國家改善國際形象,或是像全球飲食界首屈一指的Roca兄弟Joan和Josep,竟然預言未來飲食的最大趨勢,是餐廳上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還找來現任和離職的員工一起拍攝宣傳片。
委內瑞拉名廚:追求集體的公義
最教人感動的講座,是屬於委內瑞拉名廚Maria Fernanda Di Giacobbe。話說委內瑞拉是可可豆出口大國之一,但千瘡百孔的制度和知識貧乏的耕作,影響了可可豆品質,農民亦長期受中介中欺壓,Maria Fernanda Di Giacobbe便成立組織及聯合各方專才,在過去15年不遺餘力地向農民及可可豆生產商灌輸各種耕種知識和技術支援,令8,000名農民的生活水平及逾千個可可豆生產商的營商環境得以改善。
問Maria Fernanda Di Giacobbe希望從這世界得到甚麼?她答:「我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公義,不是部份人的公義,而是集體的公義(Collective Justice)。」說得真對,縱使你能獨善其身,亦不代表你能眼巴巴看着別人受到剝削。Maria Fernanda Di Giacobbe的說辭,令在場觀眾差點掉下眼淚。想都沒想過,明明是飲食講座,卻不再是飲飲食食,比起很多政界議會,載有更豐盛的人民精神,洋溢更睿智的世界視野。
唯一中菜代表 生鬼解說交足功課
講座台上,也有好幾張亞洲臉孔亮相。也許自覺在這個地域的知名度未夠響,所以新加坡的Janice Wong近乎在硬銷她的作品和產品,幸好媒體皆認為她的潛質優厚。英國華人Andrew Wong是唯一中菜界代表,或者自覺任重道遠,因此由淺入深解說中菜ABC,論層次是遠遠不及之前出場的大師級人馬,但聰明生鬼的演出得到很多好評。兩人都算交足功課。
當然,正如前文提及,場內也有不少商業推廣,除了西班牙各區各省的旅遊局均設有攤位,以美酒美食宣傳自家地區有多吸引力外,還有各大商家展示各式食品、廚具、設備,以求在世界各地參觀者前爭取最大曝光率,當中包括各地海產、上等肉類、有機食品、麵包小吃,尚有各式酒精種類的品嚐環節。這個下午,所吃的西班牙火腿、芝士、海鮮、糕點、橄欖油、朱古力、葡萄酒,足以讓人有遊遍整個西班牙的感覺。
Madrid Fusion
每年1月至2月期間舉行,詳情: http://www.madridfusion.net
皇家廚房 不日公開
經過為期三日的密集式飲食學腦震盪,我的Madrid Fusion行程終於圓滿結束,不過馬德里的美食故事尚未完結,在Madrid Fusion主辦單位的悉心安排下,得以深入馬德里皇宮(Royal Palace of Madrid)。
對芸芸遊客來說,去得馬德里就一定要去參觀皇宮,它建於18世紀後期,樓面面積達135,000平方米,是全歐洲最龐大樓面面積的皇宮,內裏收藏了大量名畫及瑰寶。購票入場者通常只能走馬看花,我們這群國際媒體則集中火力,主攻暫時仍屬閒人勿進的皇家廚房。
皇帝皇后雖是高人一等,但也像很多凡夫俗子,喜歡時不時替傢俬換換位置,皇家廚房正是在1840年由皇宮某個角落遷移到現時所在地,並一直採用至1931年為止,內裏分為「帝皇廚房」和「家用廚房」兩個部份,前者只專為侍奉皇室貴族,後者供飯給高職員工及被皇帝招待人士,但兩者同樣滿是各式各樣的廚房用具和煮食設備,如果不是親眼看過,你大概不知很多古董銅製廚具是由法國製造而非西班牙土產,亦不能想像百多年前的製雪糕機是木桶加個刨冰器,也無法猜到大大小小的糕點模具多得可以開一間糕點廠。
如此有趣的地方,收收埋埋實在太浪費吧!據說皇宮方面已準備把它對外開放,大家不妨留意未來數月的公佈。
馬德里皇宮
https://entradas.patrimonionacional.es/en-GB/venta-de-entradas
皇馬球場 人氣Tapas Bar
除了皇宮,在馬德里不可不去的當然尚有Tapas Bar。西班牙的Tapas就像香港人的一盅兩件,若沒試過未免離地。城中其中一間熱門Tapas Bar是Puerta 57,它的檔次不算太高,消費並不昂貴,食物水準尚算不錯但不出色,卻一直深受本地人及海外遊客支持,最大原因是它位於皇家馬德里球隊的主場巴拿比奴球場(El Estadio Santiago Bernabeu)的其中一邊看台,從室內可觀看容納8萬多人的球場,如假包換的球迷朝聖地。Puerta 57的Tapas沒有時尚的賣相,味道以踏實取勝,不能要求有何新意,倒很合許多本地人的脾胃,薯仔沙律大大碟,炸魚塊夠新鮮,因此場內均是馬德里市民。
另一家城中熱門的Tapas Bar是Platea Madrid。佔地6,000平方米、由一間舊戲院改建的Platea Madrid,應該稱為綜合式餐飲消費場所,Tapas Bar只是其中一部份,店內尚有餐廳、酒吧、夜店、海鮮檔、壽司枱、意大利麵、甜品專櫃、輕鬆咖啡館等,身在此處是很容易患上食物選擇困難症。餐廳的中央尚有一個大舞台,周末定時舉行音樂表演,平日則出租給各大商業機構舉辦活動。
我選擇了位於「二樓雅座」的arriba,它是由西班牙米芝蓮星級名廚Ramon Freixa監製的隨和餐廳,定價不貴但品質相當不錯,炸多寶魚是最人氣招牌菜,先起了魚肉炸成鮮味fish fingers,再把魚骨炸至香脆可口,適合一枱人分享。最大驚奇倒是北京烤鴨刈包,從中可見刈包已經成功走進西方菜領域,或有機會成為漢堡包的替代品。
Puerta 57
http://puerta57.es
Platea Madrid
http://plateamadrid.com/en/
INFO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均毋須簽證
機票:國泰航空提供香港與馬德里的直航服務,經濟艙來回機票6,999港元起(未連稅),查詢: https://www.cathaypacific.com/
酒店:Hotel Orfila Madrid
百年大宅改建,餐廳、酒吧均充滿古典情調,服務親切而體貼。房租每晚由2,000港元起。查詢: http://www.hotelorfila.com
滙率:1歐元約兌8.35港元,文中價錢已折算成港元
西班牙旅遊資料: http://www.tourspain.org
記者、攝影:陳俊偉
編輯:謝慧珊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