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坐上十四座小巴 品嚐賓墟雜扒

【飲食籽】坐上十四座小巴 品嚐賓墟雜扒

【飲食籽:心水食桌】
在銅鑼灣一條小巷入面,隱藏着後花園般大小的懷舊冰室,裏面的裝潢以七八十年代的陳設為主,牆上掛着80年代的雜誌、唱片,枱面放着仍然可用的卡式錄音機,還有已經有五六十年歷史的得其利是電鐘,有一定年紀的人走進來,見到都肯定會會心微笑。真正古舊的老冰室越來越少,但這間懷舊冰室,都保留着一點以前冰室的設計,例如水吧爐頭,下面焗包,上面用熱力座熱茶水,就是傳統冰室的老智慧。想特別點還可以坐在中間卡位,真的好像正在坐七八十年代的小巴,「當年我們叫小巴,是叫十四座。」喜喜冰室老闆李成領着我到餐廳中間的卡位坐下,感覺確實有點像坐在十四座小巴之中。
裝潢有舊日的味道,飲品和食物當然也不輸蝕。李先生遞過來一杯牛肉茶着我嚐嚐,有點像喝越南牛河的湯底,但更濃味,因為牛肉茶其實是用隔清了的牛肉湯,加點70年代很出名的保衛爾牛肉汁,再落一片金不換製成。「年輕時候去冰室,最開心就是鋸扒。鋸扒之中最大陣容、最多食物、最豐富的,就一定是雜扒。」李先生指住眼前的賓墟雜扒,向我解說着「賓墟」一詞的由來,事緣當時有套熱門外語電影《賓虛》,場面大陣仗,結果就成了當年的潮語,每逢說「賓墟」就知是形容大陣仗。還有以前去冰室,最多麻甩佬叫的鹹牛脷一丁麵,這裏就轉了用日本版的出前一丁,麵質爽口彈牙得多。不過一定要試的是這個雞批浮台,本以為雞批浸在湯中,會令到撻皮太過腍身,但青豆忌廉湯夠濃身,令湯中的雞批沒有吸收過多水份,而保持到口感鬆化。

賓墟雜扒 $138

金不換牛肉茶 $22

雞批浮台 $33

店內環境

喜喜冰室
銅鑼灣Fashion Walk百德新街57號地舖

記者:黃子卓
攝影:伍慶泉、許先煜、劉永發
編輯:蕭家慧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