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蔡英文上台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恢復到兵戎相見地步。台灣國防部長馮世寬日前在立法院解釋台軍防衞戰略時,以「防衞固守、重層嚇阻」表述,較過去「防衞固守、有效嚇阻」有不同。台媒解讀指,戰略調整表面上僅兩字差異,實際已本質不同;台軍戰略從被動轉主動,不排除先發制人,主動攻擊大陸,並有能力將戰線外推1,000公里,涵蓋大陸腹地。
馮世寬的「防衞固守、重層嚇阻」新戰略出台後,引起兩岸軍事觀察人士關注。台灣風傳媒引軍方人士解釋稱,新戰略意味着台軍不再等着捱打,一旦共軍準備武力犯台,國軍將採取主動防禦,不排除先發制人,將防禦圈外擴至中國大陸1,000公里內範圍;除了攻擊大陸沿岸海空基地,還可攻擊大陸腹地軍事基地等。
成立網軍提供技術支援
當局認為,台灣自行研發的雄二E巡航導彈、萬箭彈(即子母彈)、無人機、雄三導彈和弓三導彈等日益精進成熟,其中雄二E巡航導彈射程已突破1,000公里,長程預警雷達偵蒐範圍達3,000公里,國軍因而有能力將防禦圈從台灣本島向外推,建構起一層層防護網。加上未來第四軍種網絡部隊成立,都為新戰略提供支持。
報道指,過去台軍只能在承受共軍第一擊後才反擊,未來只要敵情威脅明確,有足夠預警研判共軍即將攻台,國軍可能先發制人,用巡航導彈等對敵方指揮所、導彈陣地、雷達和機場進行「源頭打擊」。雄二E導彈可覆蓋解放軍東部和南部戰區部份重要設施;戰機搭載的萬箭彈,可襲擊大陸沿海300公里一線軍事基地;雄三反艦導彈可直接攻擊對岸未出港的艦艇。
由遠而近佈防禦網
萬一共軍兵力渡海攻台,台軍將有快速佈雷艇在台海和港外佈雷,潛艦可襲擊敵船;對空有美國引進的愛國者導彈、台灣自產的弓三導彈;當敵人接近灘岸時,則有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阿帕奇直升機和各式火炮,殲敵於灘頭。這樣一層層由遠而近的防禦網,就是「重層嚇阻」的概念。
曾任台灣國防大學防務決策科研所長的陳勁甫教授指,台軍這個新戰略與李登輝時代的「防衞固守,有效嚇阻」,陳水扁時代的「決戰境外」、遠端打擊敵方大城市、轟炸三峽大壩等並無二致,都是追求對大陸的阻嚇作用。
中國大陸媒體則指,兩岸實力差距越拉越大,台軍防衞做任何調整,都不可能改變大陸越來越明顯的軍事優勢地位;「兩岸實力對比明顯,台軍事戰略調整只能是一場文字遊戲」。
風傳媒/台灣《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