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屬控訴:打完針叫出院屯院疑心絞痛當胃痛 婦回家後暴斃

家屬控訴:打完針叫出院
屯院疑心絞痛當胃痛 婦回家後暴斃

【本報訊】一名72歲老婦因「肚痛」,懷疑自己是胃痛,遂到屯門醫院急症室求醫,治療3小時注射止痛針後出院,但回家後不足24小時暴斃,驗屍發現她原來死於急性心肌栓塞及冠狀動脈疾病。死者子女質疑院方誤把心絞痛當普通胃痛處理,未有及時作心電圖檢查及處方降血壓藥物,導致其母親枉死,家人昨日已向醫管局投訴,表示要追究責任。
記者:潘婉玲 譚健文

女死者徐秀珍(72歲),生前與姓朱幼子同住。朱先生稱,母親約一年前患高血壓,需服降血壓藥及覆診,但無心臟病紀錄。去年6月初,其母報稱上腹劇痛,懷疑自己是胃痛,於6月9日早上7時許召救護車送屯門醫院治療。
兒子當日不在場,但引述陪同母親送院的姊姊稱,當時醫護人員兩次為其母量度血壓,均顯示血壓上壓最高超過200,比正常的140高很多。「媽媽喺床上痛到叫晒救命!」他指,母親曾向醫生透露患高血壓,但因劇痛沒服藥。家人指急症室醫生當時為她照X光檢查肺部並注射止痛針,同日上午10點半獲通知出院。

徐秀珍因急性心肌栓塞及冠狀動脈疾病去世。家屬提供圖片

報告無出院血壓讀數

「我最後一次見佢,係(10日)凌晨3點幾」。朱稱當晚擔心母親病情徹夜無眠,她整夜呼痛,兒子曾叫她不如再入院,但「佢話『今日先睇完,仲點睇箒!』」至早上7點,朱發現母親被困洗手間報警,消防破門發現其母昏迷地上,氣絕身亡。
「我媽媽入院時血壓200幾,點解畀佢出院?」朱質疑院方斷錯症,誤把心絞痛當胃痛,「如果幫佢做心電圖,媽媽可能唔使死!」院方其後驗屍,證實女事主因急性心肌梗塞及冠狀動脈疾病致死,其中心臟有兩條血管分別堵塞七成半及九成。

醫生:應觀察至少24小時

朱其後再向屯門醫院索取當天急症室紀錄副本及醫療報告,去年底始獲有關文件,近日再與院方交涉,其中急症室報告顯示其母入院時,院方分別於8時10分及50分兩度量血壓,讀數是202/95、206/107(正常人血壓上限為140/90),當時醫生曾注射兩種止痛及止嘔藥物,但報告沒記下出院的血壓讀數。醫療報告則指她因上腹痛(epigastric pain)求醫,生命迹象穩定,X光檢查證實肺部沒問題。朱批評院方沒有顯示母親出院時的血壓讀數,是隱瞞還是漏做,希望作出交代。
就今次事故,醫院管理局代理質素及安全總監劉少懷指會深入調查,病人最初求診時血壓上壓超過200是需關注地方,病人症狀、治療程序均是調查重點。屯門醫院就事件回覆指:「病人本身患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醫生經臨床檢查後判斷病人的腹痛及嘔吐與腸胃問題有關,遂安排病人在觀察區接受治療,並處方止嘔及止痛藥物。」並指病人接受藥物治療後有所改善,獲安排出院。
有心臟科醫生指,心絞痛與胃痛易混淆,但血壓上限超過200明顯偏高,屬於警號,有經驗醫護人員應查問病人有無患心臟病、有無服食降血壓習慣或有無服藥。正確做法是先處方降血壓藥,若懷疑病人心臟病發,誤把心絞痛當胃痛,應為其驗血確認有無患心臟病,若血液內心肌酵素超標一倍或以上,應再以心電圖檢查確認是否患心臟病,並應安排病人入院觀察至少2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