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憂商業化礙政治電影上映

導演憂商業化
礙政治電影上映

【本報訊】要推動港產片發展,單靠增加戲院數量並不足夠。有業內人士指出本地電影正面臨人才青黃不接,政府應增撥資源協助培訓第二梯隊,並強制放映商業片前插播數分鐘本地短片。有曾被拒公映作品的導演則憂慮綑綁地契會令院線選片更保守,扼殺政治或本土電影上映機會,冀政府牽頭設立更多非牟利戲院。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吳思遠稱,最大問題是人才培訓不足,「以前嗰班台前幕後個個都老晒」,但第二梯隊遲遲未成型,不足以應付業界需求,「𠵱家叫做係勉強可以應付吓」。他認為政府應增撥更多資源,「一年(首部)劇情片(計劃)先得兩部係唔夠」。

業界倡強制播本地短片

導演張堅庭亦指出,內地市場龐大令不少人北上發展,餘下剛起步的本地年輕製作人,卻又缺乏實戰經驗。他稱近年短片及微電影盛行,建議政府可強制院線在播放商業電影前,劃出數分鐘公益時段播放本地短片,「等佢哋有機會練基本功,見到自己作品上映又會有滿足感,加強信心」。
執導傘運紀錄片《亂世備忘》的獨立電影導演陳梓桓,作品被拒在院線上映。他指戲院綑綁地契會令產業更商業化,憂院線為保證票房,選片時會傾向大製作或荷李活西片,本土電影尤其是涉政治題材作品更少機會登上大銀幕。陳冀政府牽頭設立更多如現時的電影資料館電影院的非牟利戲院,讓獨立製作租用上映,使市民更容易認識不同類型作品。
■記者佘錦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