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滙控(005)正進行10億元(美元.下同)回購,行政總裁歐智華在專訪中表示,出售美國消費及按揭貸款(CML)整體組合所產生的過剩資本,經聯儲局理事會「全面資本分析覆檢」(CCAR)同意後,若無當地投資機會,估計「可分批於未來3、4年內回撥至母公司」,但此舉不等於所有過剩資本一回撥後,均自動用於股份回購,回購只是管理資本的其一可行方式,「我無意不斷回購令滙控收縮變細」。
對於證券界如美銀美林及高盛,分別預測滙控未來數年,各有200億元或80億元的股份回購,歐智華不願就具體數據評論,亦拒絕承諾下半年因CML而來的過剩資本會否還有回購機會,只說CCAR也不會容許美國滙豐,一次性將大批過剩資本回撥予滙控的申請,所以「未來不會出現一次性爆炸式(Big bang)」回購規模。
不過,他同意環球銀行業經營環境正在好轉,「尤其是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的新形勢」,中港經濟增長穩定,美國持續加息肯定對滙控淨利息收入有正面支持,但政治風險仍然很高,他亦無法估量集團所有關於法律訴訟及稅務等負面因素,最差的時間是否已過去,只能表示目前沒有可界定的重大風險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