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月新股上市諸事不順,證監會昨日指配售「人頭」多少,並非確定股份有公開市場的唯一因素,更表明設立公開發售部份更有可能建立一個較廣泛的股東基礎,以確保公平有序的市場,儼如打「開口牌」建議日後的創板新股都設公開發售。
懷疑交易異常應叫停
去年創板新股首日升幅誇張,最高達20倍,但有25%全配售新股在上市一年左右,股價暴挫九成。今年1月,證監會、港交所(388)就創業板新股配售過份集中、股價波動情況發聲明,此後上市的創板新股平均首日升幅僅4.2%。聲明發出後,4家新股延遲上市,證監會向其配售代理查詢,包括導致股權過度集中的整體策略、配發基準,以及代理能否從認購新股的承配人名單中識別「紅旗警告」,如多組承配人共用同一地址及資金來源。
新股上市後若欠公開市場,證監會仍可勒令其停牌。駿傑(8188)上月買賣僅一個上午,股價飆高5倍多,即被勒令停牌。證監會解釋,若懷疑存在市場操縱的異常交易模式,及發現虛假或具誤導性披露等,覺得該股交易或不存在公開市場,為維護投資大眾利益,應暫停其交易。
有市場認為,行動最終目的是令創業板新股增加配售人數目,由現時規定的最少100人,增加至300人,或必須設公開發售,與主板看齊。證監會昨日聲明亦指,判斷股權是否過度集中時,股東數目只是其中一個考慮因素,以過往股價表現顯示,設立公開發售更能建立較廣泛的股東基礎,以確保市場公平有序,意味證監會「建議」所有希望順利上市的創板新股,應設公開發售。
早前金利豐(1031)行政總裁朱李月華亦建議強制創板設公開發售,冀提高透明度及減少貨源歸邊,但立法會議員張華峰則認為增加配售人數目及公開其名字即可改善情況,強制IPO反而有失創業板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