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浸大香港有機資源中心公佈本港蔬菜除害劑殘餘研究報告,及濕街市販商有機產品銷售實況調查。結果顯示,內地及本地自稱有機蔬菜,分別有83%和71%含有殘餘農藥;即使確實獲內地或本地認證,也分別有三個及兩個樣本含殘餘農藥。中心促請當局立法規管「有機聲稱」,提高違規銷售阻嚇性。
認證機構促立法監管
該兩個獲本地認證有機卻含殘餘農藥的蔬菜樣本,分別來自美孚農墟和大埔農墟。其中購自美孚農墟的菜心樣本,更被發現含農藥啶蟲脒(Acetamiprid)每公斤1.69毫克,超出香港標準每公斤1.2毫克。負責認證的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稱,供菜給美孚及大埔農墟的兩間有機農場均使用除害劑,涉嚴重違反認證標準,中心已即時吊銷兩農場認證資格,對方正在上訴。中心將增加不定時抽驗、突擊檢查認證農場蔬菜樣本次數,加強監管。另有3個內地常規菜樣本,同樣被驗出殘餘農藥含量超標。
調查顯示,97.4%認證有機菜價格平均高於每斤25元,其餘2.4%亦索價每斤20至25元,而自稱有機菜但未有認證的價格,卻有超過四成低於每斤20元。黃煥忠提醒,假冒認證有機菜的售價逼近真認證有機菜,市民不宜再以價格分辨,應小心辨認有效認證標籤或證書,上面皆有編碼甚至防偽標誌。黃指由於法例上未定義「有機」,海關對懷疑售賣虛假有機產品個案難以執法,促請當局立法監管,讓虛假有機聲明的零售商負上刑責。
■記者馬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