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擬原址保留閣麟街半邊磚牆

市建局擬原址保留閣麟街半邊磚牆

【本報訊】中環閣麟街百年民房磚牆遺址,相信屬僅存的「背對背」式唐樓,惟古諮會堅持不予評級;遺址也因位處市建局重建範圍面臨清拆。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昨透露,有意原址保留部份磚石構件,新方案包括原址保留逾半、即約20米較完整的磚石構件;或利用較完好的構件,重置昔日「背靠背」樓房的模樣。

部份作重置「背靠背」樓房

市建局嘉咸街重建範圍內的閣麟街百年民房磚牆遺址,整幅磚牆長約34米,局方一直堅持因磚牆部份加了混凝土、安全系數低於標準,難以原址保留,只提出「先拆後重置」方式保育,包括抽取結構良好的磚,原址重新建造一幅長約12米,高約3米磚牆。惟有關保育方案惹關注團體不滿,要求原址保留。
韋昨發表網誌,首次披露有意原址保留部份磚石構件。他稱,參考關注團體就磚石構件提供的歷史資料、保育建議,及根據現時能掌握的結構安全數據,考慮以保育融合方案,彰顯磚石構件的歷史意義。新方案擬原址保留約20米較完整的磚石構件;或利用較完好的構件部份重置昔日「背靠背」樓房的地段模樣,展示當時民生的歷史資料和圖片等。
韋志成強調,過去幾年於處理閣麟街民房遺址「磚石構件」上,一直聽取不同團體、專家及市民等意見,市建局將再向地政總署申請抽取磚石樣本以進一步詳細研究。中西區關注組發言人羅雅寧稱,歡迎市建局提出原址保留閣麟街部份磚石構件,「佢哋主動做多啲係好事」,但認為磚石構件「梗係原址保留得越多越好啦」,盼局方盡快交代方案。但關注組對古蹟辦及古諮會未為民房磚牆遺址評級感失望。
百年民房磚牆遺址位於閣麟街27至35號,現時被鐵絲網圍封,多個團體要求原址保留。有學者估計,磚牆遺址屬19世紀建築,屬本港碩果僅存的19世紀「背靠背」唐樓群遺址,當中民房以本地花崗石為地基、廣東青磚作牆身,融合中西及本土建築特色。
■記者譚靜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