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港社會交流日益密切,不少港人在內地惹官非後要尋找司法證鑑協助,以進行法律程序。但中國新任司法部長張軍(圖)坦承,內地司法鑑定十分混亂,機構良莠不齊,內地司法監管部門每年都會撤銷逾百個已登記的鑑定機構,撤銷近4,000名鑑定人。
張軍昨出席兩會時被問到,有司法鑑定部門亂收費,例如四川前不久揭露一宗民事案為簽名、指紋和印章做鑑定,竟被收取17萬人民幣的天價鑑定費;張回應稱,目前全國已有16個省區市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司法鑑定標準,其他地區將在今年落實相應標準。
張軍坦承,目前內地法醫類、物證類、聲象類和環境損害類四大類司法鑑定機構,共有4,400多家,司法鑑定從業人員共5.8萬多人,其中確有服務質量、收費管理問題。當局近年平均每年撤銷逾百個鑑定機構及約4,000名鑑定人。
良莠不齊 入職門檻低
去年有132個鑑定機構,4,400個鑑定人被注銷登記,這些機構和人士永遠不能踏入司法鑑定行業,「如此大的數量被注銷,反映司法鑑定准入門檻不夠嚴,監管不到」,未來將建立司法鑑定統一管理體制、統一標准。
對於如何保障律師依法執業問題,張軍稱,律師是法官的朋友,儘管律師在法庭上給法官帶來一定壓力,但正是律師的作用,促進司法公正,應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的權利。張軍指,律師同樣也應依法依規辦案。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