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指數相關產品成交淡

海外指數相關產品成交淡

【本報訊】去年海外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放行後,至今共五間發行商推出13隻產品,整體的平均日均成交額不足37萬元,總規模僅約4.6億元,有三成或4隻產品更錄得逾半交易日零成交的紀錄,最活躍產品為華夏基金的納指槓桿產品,但日均成交額只有約85萬元,最低成交為南方東英的印度反向產品,日均成交不足9,000元,九成日子更錄零成交。

但業界仍有信心本地指數成交會更活躍。未來資產環球投資(香港)ETF主管柯江明認為,追蹤恒指及國指的槓桿及反向產品面世後,市場反應會較追蹤其他非本地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佳,因散戶較熟悉本地市場。而韓國經驗亦顯示,當地投資者對追蹤韓國KOSPI指數的槓桿及反向產品反應最好。
看海外經驗,槓桿ETF成交遠比傳統ETF高。按ETF發行商引述的彭博數據,截至去年9月止日股的槓桿及反向ETF日均成交22億美元,佔整體ETF市場89%;台股相關產品日均成交更達2.5億美元,佔比亦高達75%,而最受歡迎產品為兩倍槓桿ETF。
惟發行商亦承認,海外產品的槓桿倍數選擇較港多,且輪證的成交亦不及港活躍,亦是槓桿ETF受歡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