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洋升學激發音樂夢留學生:競爭大先會努力

越洋升學激發音樂夢
留學生:競爭大先會努力

「在台灣時,我的夢想很平淡,可能只是當個老師教學生。來了美國以後,我才開始有一些憧憬,想要好好拼出一份事業、拿一個大獎或成為一個演奏家。」在美國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Juilliard School)就讀大學一年級的小提琴手林伯宇,是紐約台灣音樂團體「新約克人音樂」(TWNY)成員之一,下周五(17日)他將與多位留學生一起帶來「樂」在紐約系列音樂會第五場:嶄新的生活。他坦言:「紐約更能給人看到希望的感覺!」
駐紐約記者:王筱辰洋

關於此次音樂會的主題「嶄新的生活」(Embracing the Challenges),這些台灣留學生都有很多話要說。林伯宇表示,自己最大的困難在於真正融入美國的社會:「對我來說交朋友會有很大的挑戰,比如在學校餐廳吃飯,我會選擇在比較安靜的地方,雖然來美國四年了,東西方文化差異還是很明顯,總覺得跟西方人講話可以講,但無法聊得深入。」

雖然如此,林伯宇還是坦誠表示,即便要逼自己做一些不喜歡的事,但這些反而激勵了自己進步,相比在台灣時是很難實現的:「我在台灣三、四個月才需要編出一首曲子,我在這裏一、兩個禮拜就要交出作品給老師。而且這裏競爭更激烈,大家的程度都比我在台灣好很多,剛開始來到這裏覺得很沮喪。」也正是因為這樣,林伯宇覺得,這可以喚醒自己內心不服輸的精神:「相比之下台灣市場太小,有時候會覺得自己這樣就夠了,但在這裏就會覺得,我還要繼續努力。」

同樣作為小提琴手的蕭又維感同身受,他認為美國、尤其紐約與台灣最大的不同在於這邊競爭更大:「說實話,在紐約厲害的人滿街跑,就發現自己非常渺小。」他認為,在紐約的訓練量比在台灣大很多倍:「也是這樣一直在逼自己練習,提高適應、學習的速度。」

敲擊樂老師王錦屏此次也作為「前輩」加入「新約克人」表演團隊,有着紐約求學、台灣教書經歷的她認為,美國與台灣在教學方法上就有根本不同:「在台灣,老師叫我們做甚麼就做甚麼,習慣於接受老師說的每一件事情,甚至不去質疑。但在美國,每個人自己的想法都被鼓勵,老師會說『我希望你做你自己,你的音樂不要是我的翻版』。」因此她也說,自己在教學上會更多引導學生「自己去找答案」,而不是「等別人告訴答案」。

這次「樂」在紐約系列音樂會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出嶄新的生活給留學生們帶來的種種挑戰。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陳豐裕更援引英國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的詩句「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勉勵海外求學的莘莘學子,雖然異國求學艱辛,也要積極面對挑戰。

「樂」在紐約系列音樂會第五場:嶄新的生活
時間:3月17日 7pm
地點: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1 E 42nd St, New York, NY, 1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