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近期身處中美角力中心,兼面對毗鄰的北韓蠢蠢欲動,南韓下任總統幾可肯定改由自由派出任,屆時政府外交和戰略方針定將改頭換臉,當中鬧得熱烘烘的部署美軍薩德反導彈系統(THAAD)計劃更可能煞停,為南韓政局、以至亞太局勢打開新局面。
根據憲法,大選日期將由代總統決定,而專家預料將會於法定最遲的5月9日舉行。閨蜜干政風波揭示國家政商勾結情況嚴重,社會求變和反建制聲音高漲。根據民調,目前以在野共同民主黨前黨魁文在寅的呼聲最高,支持率達32%,遙遙領先排第二、同黨籍的忠清南道知事安熙正的17%,而代總統黃教安和在野國民之黨前黨魁安哲秀則並排第三。
免令南韓成中美磨心
現年64歲的文在寅曾是前總統盧武鉉的助理,亦繼承他和另一前總統金大中的對北韓交往懷柔「陽光政策」,他曾指對北韓制裁未能有效緩和朝鮮半島局勢和阻止核武計劃,說制裁是有需要,但目標「應是將北韓拉回談判桌」,擬加強對北韓雙邊交流和援助。此舉正中中國下懷,但跟美國制裁和孤立北韓政策相左。
朴槿惠政府決定部署薩德防範北韓導彈威脅,除了南韓社會有反對聲音,更導致中韓交惡和經濟報復。
大部份在野黨參選人均反對部署薩德,部份更主張即時煞停該計劃。其中,文在寅就一向對薩德計劃持反對態度,認為會令國家捲入中美角力中心,承諾當選後重新評估計劃是否符合南韓最佳利益。
分析指,南韓政界已了解自身處境,明白到必須在中國和美國間取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劉卿指新政府理應首先考慮民生,所以部署薩德可能有變。然而,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並不看好中韓關係能有重大改善,認為兩國糾結的薩德計劃上,是基於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新美韓關係而決定,南韓單方面將難以改變,最終還是取決於中美俄博弈。
大馬證死者是金正男
另外,朴槿惠政府與日本達成的慰安婦協議亦激起反響,國民四處豎立少女像宣示不滿,新政府上台亦可能有變。
在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兄長金正男遭毒殺案方面,馬來西亞警方昨天正式確認死者為金正男,但未透露如何確定身份,稱為了「保護證人」,又指金正男家人未有認屍。
韓聯社/中新社/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