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展開幕前一天,潘迪華姊姊來看畫,人未到,花籃先至,一大籃鮮花,玫瑰紅得耀眼,氣勢奪人。
然後潘姊姊來了,高齡八十七,打扮得一絲不苟,細細看完了畫,坐下聊天。她跟我說自傳寫了一年多,已完工,出版社正在排版,她做事一向要求高,書中文字、照片都親自校對,版面設計也都過目,不合心意就要改過。認真的勁頭,令人想起她那不惜工本製作的《白娘娘》。我說她真是操心的命,事事親力親為,出一本書,從內容到設計都要參與,連新書發布會的場地,也要親自挑選,前兩天剛去了淺水灣看場地,然後徵詢朋友們:在淺水灣好嗎?
也正是這份操心,令她頭腦清晰反應靈敏,語言和思路都與年齡不相符。這大概也是常跟年輕人接觸的結果,她潮流觸覺敏銳,年青朋友許多,不缺自知之明,跟時代也就不會脫節。跟她聊天,你能體會老派上海女人的優雅,卻又有堅韌的內心,追求着理想中的精緻,凡事務求一絲不苟。
潘姊姊言談之間,有時會說自己老了,身體零件小毛小病多了。但只要說起身邊的小朋友們,說起要做的事情,頓時精神奕奕,中氣十足。她心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