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無牌車遇意外未必獲賠

坐無牌車遇意外未必獲賠

【本報訊】本港復康巴士供應不足,逾一半以上未能預約的殘疾人士個案屬覆診和需接受治療,被迫坐無牌復康車輛。無牌復康車輛通常由客貨車改裝,對殘疾人士安全和權益欠保障。公署舉例稱,一名嚴重小兒麻痹症患者長期需用電動輪椅代步,即使每次覆診前3個月預約復康巴士,都未必成功,被迫改期覆診。

貨Van改裝 難固定輪椅

申訴專員公署高級調查主任楊德健稱,無牌復康車輛存在危險,質疑司機有否足夠訓練,以接送殘疾人士上落車及將輪椅人士安全固定在座位。他又指一旦發生意外,乘客未必獲保險賠償,批評政府未有正視有關問題嚴重性。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無牌復康車輛由客貨車改裝,原本內櫳用來載貨,無正規安全帶和固定輪椅裝置,「殘疾人士能夠轉凳,就會坐前面有機會綁到安全帶,但有一定困難」,無法轉凳的殘疾者惟有用經營者自製固定措施勉強「頂住」,最終需靠家屬在旁扶住,乘客安全成疑。張不鼓勵殘疾人士坐無牌復康車輛,但無奈復康巴士供不應求,政府責無旁貸。公署引述勞福局和運輸署稱規管無牌復康車輛不屬其職權範疇,過去幾年警方僅3次放蛇。公署倡兩部門與警務處合作打擊。
■記者張文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