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康巴士極不足 運署卸責辯駁指增服務令殘障者多出街

復康巴士極不足 運署卸責辯駁
指增服務令殘障者多出街

【本報訊】申訴專員公署發現本港復康巴士服務供應嚴重不足,預約時間長達1年,點名批評勞工及福利局和運輸署落實《香港復康計劃方案》和無障礙運輸欠積極,令人難以接受。運輸署向公署辯稱「無障礙運輸」如「路上零意外」純屬口號,永遠無法達成,更指增加服務量會引發更多需求。公署不接納運輸署解釋,建議當局評估需求,確保資源有效運用。
記者:張文鈴

申訴專員公署昨發表上述主動調查報告,申訴專員劉燕卿表示,復康巴士供應嚴重不足,甚至需要於1年前預約,而且不保證符合所需服務,例如只提供單程服務或安排車輛數目不足。全港現時有156輛由復康會提供的復康巴士,公署報告指出,去年有逾12.2萬宗預約使用服務,但有超過3萬宗退出預約,餘下9,000多宗未獲安排服務,當中逾半是接受治療,其次為往返中心或院舍。

稱無障礙運輸純屬口號

公署高級調查主任楊德健批評,勞福局沒有就落實《香港康復計劃方案》制訂目標以及時間表。楊引述運輸署回應稱,「其實大家都知道呢個係一個口號,永遠冇可能做到路上零意外,我哋做幾多工夫都好,都唔會路上冇意外發生,好似無障礙(運輸)一樣,無論加幾多資源都唔會冇人需要等交通服務」。
楊德健強調,公署不接納有關取態,雖然明白當局或因資源不足而未必能滿足所有需求,但當局沒有積極解決問題,無障礙運輸政策只會淪為空談。
公署續指,現時復康巴士接載三成使用者是學生,用作往返上堂或訓練,呼籲當局與教育局探討整合資源協助有需要學生,以便接載更多有其他需要的殘疾人士。 報告又發現非機構用戶使用電召服務時,大部份都是獨佔一輛復康巴士,建議復康會強制使用者共用巴士電召服務。
運輸署發言人對於申訴專員公署的評論表示失望,指復康巴士服務於過去5年持續改善,全年使用人次由2012年近76萬增加至去年近90萬,2014年已經要求復康會試辦往返醫院的共用電召服務,而電召服務未獲安排宗數由2012年的逾1.5萬宗,減少至去年的7,322宗。
勞福局則表示,會探討公署的建議,本年度將撥款添置多8輛復康巴士,並且要求社會福利署定期向非政府機構收集車輛使用人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