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告急】
【本報訊】九倉考慮5月終止有線寬頻收費電視業務,意味在本港新聞界舉足輕重、全港首創24小時頻道的有線新聞台將劃上句號;有線新聞前記者及學者指出,中央對本港新聞自由的干擾日益嚴重,無綫新聞早變成是是但但,勇於揭露內地踐踏人權惡行的有線新聞台一旦結束,是港人重大損失,本港新聞自由將步入寒冬。
記者:蔡朗清 潘柏林
有23年歷史的有線新聞台過去報道不少經典新聞,最為人津津樂道是2000年10月27日,記者張寶華到北京採訪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述職,向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追問是否欽點董建華連任,遭江訓斥「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太簡單,有時很幼稚)」。
張寶華讚主管「頂住壓力」
已離開有線及新聞界的張寶華昨晚在facebook表示,有線電視或執笠的消息「來得太突然」,她看到新聞後,聯絡新聞部舊上司、有線電視新聞執行董事趙應春,獲回覆「生死有命」。她又形容「娘家」要結業,感到很難過,指有線新聞部主管一直為下屬「頂住好多壓力」,讓大家有最大空間報道新聞,希望九倉可以為員工作最好的安排。
有線員工普遍對消息感愕然,有人批評管理層未清晰交代,「大家對九倉主席吳天海叫員工緊守崗位呢句說話好反感」。有前線記者表示,難得有線新聞和有線中國組獲觀眾和社會認同,對公司可能結業感到可惜,「呢把聲音做嘅新聞一路都唔係為咗賺錢,而難得地老細對新聞部嘅干預好少好少,冇咗呢個空間去做新聞真係好可惜」。
浸大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有線新聞台在本港地位舉足輕重,相對被指「河蟹」的無綫新聞台,有線顯得敢言,偵查報道及中國報道更屬本港電子傳媒之冠,「最近報道內地走私菜偷運來港出售,記者跟足整個偷運過程」。
他續稱,有線新聞台更是電子媒體中唯一設中國組,10多名編採成員平均年資更達10年,勇於揭露內地的人權問題等新聞。呂曾任職新線中國組記者,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他聯同同事到當地採訪,亦是全球首支抵達重災區北川的採訪隊,「大家可以話出生入死去採訪」。
2012訪問六四鐵漢李旺陽
有線新聞代表作包括2012年有線記者吳子敏到山東採訪失明維權律師陳光誠,10多名大漢對採訪車拍打及腳踢;同年5月,六四鐵漢李旺陽接受有線訪問後,伏屍病房窗邊,醫院聲稱李旺自殺,觸發2.5萬港人上街到中聯辦示威,抗議內地當局惡行。呂秉權語帶欷歔表示,假若有線新聞台結束,感到十分可惜,巿民少了選擇。
1993年負責創辦有線24小時頻道的資深傳媒人指,聽到有線新聞台可能結束消息感覺震撼,「執咗係香港新聞業一個好大損失」。他稱無綫、now TV及有線互相補足,百花齊放,新聞資訊才會流通,「無綫新聞𠵱家係點大家都知,但都有有線新聞台補白,𠵱家可能冇埋」。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岑倚蘭形容有口皆碑的有線新聞台一旦結束,本港新聞自由步入寒冬;她批評九倉不應視有線寬頻為一門生意,要顧及社會責任,「母公司九倉年年賺大錢,應該繼續經營有線新聞台」。
【觀眾心聲】
許小姐:「就算有財團注資,都未必可以改變情況,如果好似亞視、無綫咁,其實都冇乜嘢用。」
梁先生:「始終𠵱家香港係一台獨大,如果因為唔注資而令一間相對公信力較高嘅傳媒結業,係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