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窗被強拆 紅樓終列暫定古蹟

兩窗被強拆 紅樓終列暫定古蹟

【本報訊】被視為國父孫中山革命基地的一級歷史建築屯門青山紅樓日前再受清拆威脅,工人「突襲」紅樓以鐵鎚強拆兩扇窗。上月底決定暫緩將紅樓列為暫定古蹟的古物諮詢委員會昨日再開會,指業主行動已觸及法例,故通過將紅樓列為暫定古蹟,主席林筱魯否認錯判形勢,強調不能假定業主一定會違例,立法會議員批古諮會和發展局後知後覺。
古諮會昨加插討論紅樓一事,政府代表指前日屋宇署發現紅樓鐵窗受破壞,已向業主發命令要求停工,當局稱每日均與業主代表接觸,遺憾仍發生前日事件。林筱魯認為業主行動已觸及屋宇條例,該會終通過將紅樓列為暫定古蹟。

青山紅樓被視為國父孫中山革命基地。周子惇攝

議員:古諮會後知後覺

林筱魯會後被問到早前未列紅樓為暫定古蹟是否錯判形勢時指,暫緩決定是希望保留友善氣氛,讓政府與業主商討保育方案;即使列其為暫定古蹟亦未必確保違法事情一定不會發生,強調不會假定所有人會犯法而採取不必要行動。
發展局指會盡快刊憲宣佈紅樓為暫定古蹟,根據條例,除非獲古物事務監督批准,否則暫定古蹟內禁止任何建造及拆卸等工程,有12個月時限讓政府與業主商討保育方案。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批評古諮會和發展局長馬紹祥後知後覺,促當局協助安置居民。
古諮會昨亦通過維持中環閣麟街磚石構件不予評級的決定。中西區關注組早前估計建築物最早建於1879年,因政府1903年修例要求在唐樓加設後巷令背靠背唐樓被淘汰,故指唐樓建於1903年前,又質疑古蹟辦僅以一封法庭租務文件確認磚牆建於1930年代的可信性。古蹟辦指在1903年實施新例後仍有違規或獲豁免建後巷情況,以條例推斷唐樓年份不可靠,而法庭租務文件獲多個政府部門確認,古諮會終信納古蹟辦說法。
皇都戲院和盧吉道27號大宅亦獲確認為一級歷史建築;中環佑寧堂聖所和鐘樓,及沙田大圍第一街2號一幢青磚客家大宅2009年建議為三級歷史建築,古蹟辦指兩建築均有重建威脅,古諮會終確定其評級。
古諮會亦通過兩個文物影響評估報告,包括由嗇色園負責活化的上水何東夫人醫局生態研習中心,及由明愛負責,將舊牛奶公司高級職員宿舍活化為薄鳧林牧場,牧場設牛奶公司歷史展覽,明愛更有意在宿舍附近覓地養牛,兩項目料年中交立法會討論,料2019年開幕。

昨開會前,有團體向林筱魯(左)遞請願信,要求保護紅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