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物種親子關係

跨物種親子關係

一個家庭的狀況起了變化,家庭內的稱謂也會隨之改變,是常識吧。比如,一家得兩口子,最大路便是以老公老婆相稱,而當這個家增添新成員蝦仔之後,原本的老公老婆便會自然進化成蝦仔爹哋和蝦仔媽咪──這種情況大家就算沒有親歷其境,也總會耳聞目睹過吧。
然而,來到家裏的新成員不是一個人仔而是一頭狗仔,情況又該如何呢?抱那二手狗渣渣回家之前,當然沒想過這個問題,直至要跟牠「傾偈」時,才發現對着牠不知該如何稱呼自己。
正式來說,我跟牠的關係是主人與寵物,但自稱主人,感覺怪怪兼帶點變態,況且,好像從來沒有聽過有人對着自己的寵物說「過來主人度」之類的話。那麼,那些主人們又是如何自稱的呢?為此,我特地訪問了幾位有養狗的朋友,原來他們大都人狗共融,以爹哋媽咪自居。於是,我依樣葫蘆,對着渣渣自稱媽咪,而牠也好像聽得明白,至少,跟牠說「過來媽咪度」,便會乖乖的走過來。
成世人第一次做媽咪,感覺新鮮又好玩,叫着叫着,倒也習慣成自然,怎料卻衍生出意想不到的問題。當年五歲的姨甥女第一次見渣渣,小孩與狗玩得不亦樂乎,我一時貪得意,跟姨甥女說渣渣算起上來是她的表弟,着她叫表弟,姨甥女一時間滿臉問號,欲言又止,當我以為捉弄到她,正想哈哈大笑之際,照顧她的印尼姐姐叻唔切地向她解釋:「姨媽是渣渣媽咪,渣渣是姨媽生的……」我即時打斷姐姐此等「阿媽生阿仔」的演繹,義正詞嚴的跟姨甥女澄清:渣渣是收養回來的,並不是我生的──無論如何,絕不能讓五歲的小女孩以為,一個人是可以生出一頭狗來的!
既然自稱媽咪,渣渣便是我的仔,問題是,「仔」這個名詞配上不同量詞,意思相去甚遠。提及渣渣時,如果跟人說「我個仔」,必然被誤會是十月懷胎的自家產品,而如果說「我條仔」,更是水洗不清!思前想後,現在提及渣渣時,我會說「我隻仔」,以資識別。
我對於接受自己成為一頭狗的媽咪,並沒有太大困難,而且很快便投入角色,更把積聚大半生沒有動用過的母愛統統投放到牠的身上。根據一般角色關係設定,如果我是媽咪,老伴自然便是爹哋,但他對這個新身份似乎相當抗拒。雖然我日常都會在渣渣面前稱他為爹哋,而渣渣也很清楚誰是爹哋,但至今兩年多了,從來沒有聽過老伴半句自稱爹哋──這種跨物種親子關係,看來不是人人受得落的。

作者:蔡沅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