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雖然本港2013年開始停收雙非孕婦,威爾斯親王醫院2016年有7,301名嬰兒出生,較2015年及2014年大增。中文大學婦產科學系教授鍾國衡表示,去年威院產子人數與雙非孕婦年代的產子高𥧌期相若,相信因去年是猴年,不少父母想生「馬騮仔」有關,婦產科壓力很大,醫護人員已竭力照顧病人。
2004年後沒再增病床
威院表示,2014、2015及2016年的分娩人數分別為6,814、6,757及7,301(臨時數字)。截至今年2月底,該院婦產科各有一名副顧問醫生、資深護師及顧問護師空缺。
鍾國衡表示,威院多年來是產子最多的公立醫院;自2004年威院產房改裝後,沒有再增加產房病床,有時產房不夠用。有威院婦產科醫護人員估計,該院分娩數字上升,或與區內人口增加、特別是水泉澳邨落成有關。
嬰兒出生後3日不幸死亡的陳太表示,記得去年10月28日於威院待產時,見到產前病房所有病床爆滿。除她外,另有3名孕婦與她差不多時間出現劇烈陣痛,「3個人差唔多時間不斷叫,準備要生得」,護士非常忙碌。
立法會議員麥美娟表示,醫管局撥款逐年增加,本年度及下年度有逾500億撥款,高層薪酬也不斷加,但未有改善人事制度。公立人手不足已非新聞,不少醫療事故涉及人手不足,管理層應提出具體辦法檢討人手及服務安排。
■記者陳沛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