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訪美之行,7日來到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發表演說,對於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稱:「台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馬英九說,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是特殊的關係,張志軍只是表示不應主張台獨否則恐引發戰爭,影響到兩岸和平,但他確信「許多台灣人民都了解,也不會支持台獨」。另外他也認為「九二共識」為兩岸和平建立了橋樑,任何人都可在此基礎上受惠。
駐美記者:丁維莉 華盛頓報道
馬英九出席「一位前總統的觀點: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研討會,美國在台協會前辦事處長包道格(Douglas Paal)與前主席卜睿哲(Richard Bush)擔任引言與主持,現場除了傳媒、學者,也吸引許多中國學生特意「走堂」來聽他演講,分享兩岸以及台美中關係未來走向。
針對張志軍近日炮轟台獨的發言,馬直接了當表示「這(台獨)不會發生」,他說即使民進黨也知道台獨「極其危險」,台獨的主張「台灣人出頭天」其實已經實現,總統選舉、政權、商業等都獨立運作,只是不是以「台灣共和國」名義,對此他也反問「真的有需要嗎?」
他表示,7年前接受CNN主播阿曼普爾(Christiane Amanpour)採訪,對方劈頭問他何不宣佈獨立?他回答,台灣自1912年就開始自治,沒有一個國家會宣布獨立兩次。「現在就算有人這麼宣佈,大眾也不會承認它(people won't recognize it)。就如我所言,這不會成功的(it's not going to succeed)。」他續指,張志軍所言旨在威嚇一些不懂這個議題的人,但他確信在台灣很多人都懂,所以「他們不會這麼做的(they won't do it)」。
去年底台灣總統蔡英文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電話被視為台美關係外交關係大突破,但也讓外界擔心台灣變成中美角力的籌碼。對於特朗普上任後一中政策是否會有變化?馬認為特朗普和蔡英文通話後,隨即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確認了「一中政策」,但國際上在和中國及台灣的互動也是充滿彈性,這說明「一個中國」在國際社會實際上就是「一中各表」,不管未來中美、台美關係有何變化,他希望兩岸關係都能繼續發展互動。
談到總統任內的政績,他認為自己致力建立台灣的「自由、正義、繁榮」,儘管部份目標「仍有加強空間」。此外,他也透過馬習會確認,「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對台灣現況是最好的做法,並兩度否認外界批他「親中賣台」,他說「和陸、對日友好、對美親善」是他一貫作法。
過去他曾說過任內不談統一,也不支持台獨,現在也是,長遠來看,兩岸統一應立基在《中華民國憲法》以及台灣2,300萬人的意願,例如「目前台灣民眾就選擇維持現狀」。並引用《孟子》齊宣王問曰:「交鄰國有道乎?」,「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
現場有傳媒質疑「兩岸關係進展太急太過,是否成了國民黨敗選的原因?」他否認國民黨敗選是因為積極發展兩岸關係,「兩岸的交流互動對台灣都是有利的」,他說2014年地方選舉敗選因為食安問題,而總統大選則是因為黨內分裂混亂,他也期盼透過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的重新整合,能團結國民黨再度帶領台灣人民。他也呼籲,如果中國能協助台灣參加5月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衞生大會,將會是兩岸和解的第一步,帶來台灣善意的回應。
針對台灣的經濟除了仰賴中國遊客來台觀光購物,如何增加內部競爭力?他表示他任內一直希望透過和中國簽訂貿易合作,增加台灣出口,但外界對於和中國的貿易有很大誤解,導致「自己失去競爭力」。另外有人也就香港民主以及特首選舉詢問他的意見,他表示不便表態支持特定候選人,但香港回歸後究竟是變好變壞,端看「香港人民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