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特首告議員政治影響極壞 - 盧峯

蘋論:特首告議員政治影響極壞 - 盧峯

距離落任下台只有三個多月的梁振英再次就UGL醜聞採取法律行動,今次「中招」的是立法會會計界議員梁繼昌先生。梁振英的行動更從發出律師信升級到正式提出民事訴訟,指梁繼昌先生的言論構成誹謗。究竟梁振英的訴訟有沒有充足事實及法律理據只能由法院透過公開聆訊裁決,我們不能也不該妄加評斷。但在政治上這樣的行動卻是重大錯誤,不但將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分化,毒化社會氣氛,更將令繼任的特首面對更困難的處境,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

有施壓令批評者收聲之嫌

首先,在任特首控告批評者誹謗立下極壞先例,有施壓令批評者收聲之嫌,對政治問責及言論空間絕無好處。不管是香港或海外政治領袖被批評、攻擊甚至不合理攻擊早是家常便飯,也可說是民主、開放政治的一部份。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後仍被人開口閉口批為「小丑」,前總統奧巴馬則被人質疑並非在美國出生無資格當總統。可他們只是出言反駁澄清,卻從無動用法律程序打擊異見或批評聲音。即使在香港,前特首董建華任內受的批評不會比梁振英少,受嘲諷的嚴厲不會比梁振英輕微,董先生卻從沒有因此而採取甚麼法律行動。梁振英卻選擇以高壓手法破壞優良的慣例,以個人得失凌駕維持言論空間開放的公眾利益,這怎能不是錯誤?
此外,立法會調查UGL醜聞的專責委員會剛剛開始調查,梁繼昌先生是委員會的成員,他關注及評論事件不是甚麼奇怪的事。梁振英選擇在這個時刻就梁繼昌先生的一些發言提出法律行動,觀感上難免讓人感到是在向梁繼昌、專責委員會以至公眾施壓,令大家減少就事件發言或作出評論。試想想連正在按公職及公共利益進行聆訊的議員也因言論被告上法庭,其他人難免感受到巨大壓力,減少甚至不肯再評論事件,形成令人噤聲的寒蟬效應。
梁振英的法律行動也會對行政立法關係帶來壞影響。自他上台以來,行政立法關係走進不斷變壞的惡性循環,他的剛愎及對不同意見議員的蔑視令政府跟議會的關係瀕於破裂,政策、工程項目難以透過互諒互讓達成共識,議會運作不斷出現拉布與強行通過的不良狀況。現在,梁振英特別針對泛民主派議員的言論提出訴訟,客觀上令人感到他再次把政治鬥爭升級,甚至來個全面開戰以達打擊泛民主派及不同意見議員。對原已充滿不信任的行政、立法關係而言,對原已繃緊的建制與非建制派關係來說,梁振英的做法肯定令情況進一步惡化。

損京營造的緩和政治氛圍

另一方面,北京自去年夏天開始吹暖風搞緩和,擺出跟不同政見議員及政團可以溝通的姿態,希望藉此改善整體政治氣氛,減少撕裂與分化。正是在這樣的考慮下,北京才勸退梁振英這個令社會撕裂的關鍵人物,由其他建制派人士參選。偏偏梁振英卻在行將落任的時刻向泛民主派議員出重招,罕有的提出法律訴訟,這勢將損害北京過去大半年努力營造的緩和政治氛圍,未來再搞大和解也將事倍功半。
同樣值得憂慮的是,有關訴訟將對下任特首工作造成不利影響。現時三位特首候選人都表明要修補香港社會的裂痕,重建互信與包容,即使被視為梁振英2.0版的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政綱以至姿態上也擺出願意與各方包括非建制派溝通和解。梁振英的行動肯定打亂他們的部署,把他們放在尷尬處境,令他們要取信於非建制派及市民變得更困難。更由於法律行動勢將損害行政立法關係,削弱互信,不管七月一日由誰接任特首,他或她都要面對一個跟政府相當對立的立法機關。都要面對一群對政府缺乏信心的議員。這不是大大增加新任特首的管治困難嗎?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