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特首任命權 公器私用的極致 - 李平

蘋論:特首任命權 公器私用的極致 - 李平

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昨日出席港區人大會議時,以高標準論詮釋今次香港特首選舉中備受質疑的不信任論。雖然與會者引述,張德江強調特首是中港聯繫的紐帶,但如果比較特首與司長在出入境、罪案及貪腐調查等職權的差異,不難看到,正因為特首淪為中港權貴的紐帶、代言人,信任問題才前所未有地被大作文章,甚至可說,所謂特首任命權已淪為權貴集團利益之爭,是公器私用的極致。

政壇八卦難以說服公眾

從林鄭月娥1月20日首度散佈中央不任命論開始,今屆特首選舉的最大疑問之一就是中央為甚麼不信任曾俊華。林鄭月娥當時宣稱,自己參選是為免中央不任命勝選人、防止出現憲政危機。她後來強調,她只是作一般評論,絕非針對任何人。但北京不信任曾俊華、即使他當選也不會獲任命之說,已成為影響選委提名、投票的因素。
曾俊華以自己擔任港府主要官員近20年為由,反駁沒理由不被中央信任。但中港權貴提出諸多理由,包括面試不合格論、hea做財爺論,甚至以曾俊華曾旅居美國、擔任末代港督彭定康秘書為由,質疑曾俊華參選有外國勢力介入。這些政壇八卦雖然流傳甚廣,但顯然難以說服公眾,也未影響曾俊華的民意支持度。
對張德江最新的高標準論,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表示,特首作為中央及香港兩地的紐帶,角色比其他司局級官員更重要,要求及標準高是可以理解。林鄭月娥也回應,特首要同時向特區及中央政府負責,有責任履行及執行《基本法》內容,有別於司局長,是顯而易見。
發表這些言論的人,是自己懵懂,還是要把市民當儍子?特首職位比司長重要,這還須論述嗎?以前不是這樣嗎?真正起了變化的,不是特首與司長的職權,而是中港權貴集團的利益分配。特首是中港權貴集團的紐帶,特首選舉是中共權鬥在香港的延伸,這在2012年特首選舉唐英年與梁振英的泥漿戰已表露無遺。梁振英主政近五年,香港禮崩樂壞之外,銅鑼灣書店事件、肖建華事件更是中共權貴在港鬥法、禍及港人商人的傑作。梁振英未獲批准連任是為了平息民怨,竟然還準備榮升全國政協副主席,權貴集團對他的獎賞如此豐厚,想必也是林鄭月娥願做梁振英2.0的緣由吧?

服務權貴超逾政治承諾

中共權貴要與香港權貴結盟,要瓜分香港的政經利益,現時還難為所欲為,畢竟要受制於香港法治,受制於香港的輿論監督、議員監督,因此離不開特首的支持與配合。其中,中共權貴最緊張特首對入境處、警務處、廉政公署的指揮權,不只是這些權力對維護國家安全、國家利益的重要性,更是對權貴安全、利益的影響。在權鬥中,誰能掌握對手經香港出入境的紀錄、經香港的巨款匯出匯入、經香港與外國政商的往來,誰能動用香港江湖人物,誰就掌握了話語權。如此服務中共權貴集團,不是財政司司長或政務司司長做得到的,也超逾了過往特首的政治承諾。
因此,曾俊華一再向中共表忠心,承諾啟動《基本法》23條立法、承諾維護一國兩制不變形不走樣,又怎能贏得中共權貴的歡心?不信任論也好,高標準論也罷,首先針對的不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政治管治問題,而是對中共權貴集團的效忠問題。在這樣的所謂信任高標準下,特首的實質任命權,自然可以無視民意,只服膺於中共權鬥的贏家,無異於把公器私用推向極致。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