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要揭國際運輸公司系統漏洞,需要良好的觀察力及一點運氣。負責今次魚翅來源調查的Sea Shepherd Global東南亞總監Gary Stokes指,整個調查起源始於包裝上留下的標籤,「通過標籤找出是哪一間公司負責,當然更多時候是一無所獲」。
每日到場追蹤來源
Gary Stokes表示,調查人員每日都到海味街觀察魚翅卸貨過程,從貨車或貨物上尋找線索,如運輸單據、包裝標籤等,試圖追蹤魚翅來源,但並非每次都有收穫。最幸運是兩次發現有工人從馬士基貨櫃卸下魚翅,並即時拍下過程,成為有力證據。
推動海洋保育運動的Sea Shepherd,1977年由前綠色和平成員Paul Watson創立,做法向被視為激進派,曾鑿沉海中的商業漁船,甚至向停泊船隻投擲臭彈,過去多次狙擊日本捕鯨船隻,曾強行登船、對捕鯨船投燃燒彈等,阻止對方出海獵鯨。協會在本港最廣為人知的活動是在2012年,當時多達150噸疑含「聚丙烯」膠粒在海灘漂浮,Gary Stokes和環團DB Green率先通報政府,並與本港40多個環保組織發起執膠行動。
■記者佘錦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