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股成交一個月低!兩會概念股續有炒作,但在電訊股拖後腿下,大市昨只錄得輕微升幅,且主板成交額連續兩日減少,昨按日縮兩成至623億元,為一個月低,較上月中逾千億成交更已大減逾四成。分析指,市場觀望月中議息及中資股業績,成交額短線料續低迷,但大市暫時未有大跌條件。
記者:林靜
恒指昨早段一度升約139點,惟在23700點水平前乏力,收市升幅收窄至43點或0.2%,報23596點,全日在約百點區間上落;H指收報10171點,稍跑贏恒指,升26點或0.3%。大市跑出主要靠騰訊(700)彈約1%、推升恒指23點或一半升幅;內銀股企穩亦有功,工中建三行升幅介乎0.3%至0.5%,惟三股的上海港股通昨共錄約10.7億元沽盤,續遠高於買盤。
專家籲投資者候低吸
指數牛皮微升,但淡友已蠢蠢欲動,大市成交額縮減至失守700億元大關之際,沽空率更連續兩日錄逾11%,當炒的中資股成目標,昨再彈逾1%的海螺(914)沽空率高達56%;環保概念股光大國際(257)昨升逾2%,沽空率卻達42%。
渣打財富管理投資策略主管梁振輝表示,大市成交額持續減少的情況,或持續至本月中美國議息,期間大市料續為整固格局,由於港股估值及升幅仍較環球股市落後,仍未有大跌的條件,但不建議投資者現階段貿然入市,宜吼低位、即大市二萬三關邊才趁低買,可以科網及消費為目標。
兩會概念股續有炒作
時富資產董事總經理姚浩然亦指,指數下一輪突破還看中資股業績表現,大市短線料在23400點至23900點上落,可留意優質板塊的龍頭股,如科網、電訊設備及醫藥股等。
兩會成為資金炒作風向標,去產能及「互聯網+」概念又落鑊,馬鋼(323)及鞍鋼(347)分別升3.4%及1.8%;軟件股IGG(799)、博雅(434)、金蝶(268)等,升幅更介乎4%至6%;相反電訊企業將在10月撤銷國內漫遊,電訊股昨走軟,中移動(941)逆市跌0.4%,中電信(728)亦跌0.8%,拖累恒指綜合指數下的電訊股分類指數連跌6個交易日,至一個半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