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雀插落馬洲濕地 引真鳥定居

假雀插落馬洲濕地 引真鳥定居

【本報訊】香港除了米埔是雀鳥天堂,落馬洲濕地過去10年雀鳥品種增加38種,現時紀錄260種雀鳥,佔全港紀錄的一半,當中瀕危的黑臉琵鷺今年1月紀錄300隻,佔全球總數9%。負責管理當地32公頃濕地的港鐵指,每年投資350萬元,包括秋冬季每周在魚塘傾倒一噸活魚、製作巢箱吸引雀鳥定居,又在樹林插上「假雀」,希望吸引真鳥駐足。
落馬洲支線貫穿塱原,在2000年申請興建之初引起爭議,當時九鐵公司建議以高架橋方式興建在塱原的一段支線,外界批評破壞本港最大淡水濕地,時任環境保護署長更不批准有關的環評報告和拒絕簽發環境許可證。最後九鐵採取鑽挖隧道方式才成功推展工程,落馬洲站在2007年完工後,港鐵根據環評報告管理和提升濕地生態價值。

黑臉琵鷺數量穩定

港鐵基建維修總經理黃永健指,港鐵管理濕地約10年,每年投資350萬元,管理人手約數十人,瀕危的黑臉琵鷺數量穩定。雀鳥種類較2007年增加38種,包括納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內的棉鳧、黑背紫水雞和長嘴鴴,均屬低危類別。去年濕地首次錄到棉鳧、綠翅金鳥和紅胸姬鶲。記者上周四到訪,一個魚塘有過百隻候鳥覓食,有管理員指高𥧌期整個濕地有數千隻鸕鶿棲息。
為吸引雀鳥到訪,港鐵在2010年特別為「灰背椋鳥」安裝119個巢箱,至今有94%已有「住客」。此外港鐵亦在樹林安裝30多隻假雀,讓雀鳥以為有同類在此,一齊停留在當地。為港鐵做義務顧問的港大地理系副教授吳祖南指,管理落馬洲濕地亦曾遇挫折,例如港鐵為了吸引水獺製作人工巢穴,結果不受歡迎。他認為港鐵整體管理良好,補償生態超出預期效果。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