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隨時翻盤重來(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英國脫歐隨時翻盤重來
(資深傳媒人 盧峯) - 盧峯

當大家以為英國脫歐已成「開出了的列車」停也停不來的時候,早已成為橡皮圖章的英國上議院忽然「脊樑」硬起來,以大比數修訂政府提出的脫歐法案,要求政府他日跟歐盟達成的協議要保障居英歐盟公民的基本權益包括醫療保障等,以換取英國公民在歐盟境內得到類似的保障。在修訂案通過後,政府要重新在下議院討論及通過法案,立法程序已受到阻延。英國首相文翠珊表明不接受上議院的修訂案,將會盡快再通過原方案,到時候上議院將難以再阻止。
表面上看,上議院的修訂案頂多只能攪攪局,拖延一下時間,對脫歐程序沒有甚麼實質影響。但稍稍重溫英國政局就能明白,歐洲問題近幾十年來一直是英國政壇的無定向炸彈,對政局、政治領袖的變化去留經常起關鍵作用,特別當英國民眾、政治精英在歐洲問題上分化撕裂時,更隨時出現意想不到的變化。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英國政治精英階層包括保守黨內部對歐洲問題變得壁壘分明,疑歐、親歐派勢均力敵,反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的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全力支持疑歐派,把內閣親歐大臣包括老戰友賀維一一逼退,以為可以此扭轉八十年代初開始的與歐洲融合大趨勢,重拾英國主權。誰知惹來英國親歐政治精英反抗,並由賀維出手公開呼籲黨員及議員重新考慮是否該繼續支持鐵娘子,還是以國家利益為重。這一篇撼動人心的演說立時成了不流血政變的號角聲,鼓動反鐵娘子的親歐派挑戰她的領導權,把鐵娘子及疑歐派殺個措手不及。最終帶領保守黨贏得三次選舉的戴卓爾夫人也不得不黯然掉淚下台,由馬卓安接任。
今次脫歐公投表面上脫歐派突襲成功,聲勢一時無兩,連盡力兩派保持平衡的首相卡梅倫也因公投失利下台,換上文翠珊。可不管在民間或在政治精英階層中親歐派勢力其實不可輕侮,隨時找不同機會反擊,即使未能完全翻盤推倒脫歐的決定也肯定會盡力在脫歐協議中加強各種不同要求及條件,好盡力保持英國跟歐洲的聯繫,盡量確保英國不會像「盲腸」般被歐盟完全切割出來,變成「孤家寡人」,找不到有力的同盟作後盾。

親歐建制企減低衝擊

事實上今次上議院殺政府措手不及通過脫歐修訂案,反映的正是政治精英特別是親歐建制精英對脫歐的疑慮,希望透過一些補救措施減低脫歐帶來的各種衝擊。為英國及歐盟公民提供對等的福利及權益保障是個很有用的切入點,較容易得到輿論及公眾的支持,令政府不敢輕言否決,或至少得付出相當的政治代價。
文翠珊藉脫歐帶來的政壇地震上位,但她在黨內的支持不算穩固,需要不斷在脫歐、親歐派間搞平衡術以保住相位。不管疑歐、親歐派都可能藉文翠珊的弱勢攪局,輕則影響脫歐談判策略及條件,重則可以把文翠珊拉下馬,令保守黨政府再大執位,到時候如何談判,採取甚麼談判策略隨時得再由零開始,未必如文翠珊所言那樣來個「裸退」,甚麼實質聯繫也不留。
英國跟歐洲關係幾百年來糾纏不休,離離合合,所謂脫歐肯定拉拉扯扯,不可能像英國政府所說那樣來個一刀兩斷。

盧峯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