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同股不同權議題在港不時提起,今年適逢新加坡、英國齊齊就此諮詢。分析指一旦新加坡採納同股不同權,香港勢受壓跟隨。
英擬劃分國際板
新加坡的建議框架與香港2015年建議類似,皆為同股不同權公司設嚴格限制,例如在上市門檻之上要求超高市值測試(新加坡訂為5億坡幣)、只限一定股權級別,股份轉手即失去特權、上市後不得另發特權新股等。Snap的極端做法,在兩地皆不符資格上市。
星港素為吸引更多上市公司互相競爭,亞洲公司治理協會總裁Jamie Allen認為一旦新加坡採納同股不同權,香港勢受壓跟隨,但企業較傾向赴港上市,故新交所推同股不同權「等於玩火,無異於用槍射自己的腳。」
英國建議劃分一個國際板,容許散戶投資實行同股不同權的國際大企業股票,現正原則性諮詢市場。
MSCI企業管治評分研究主管Alan Brett認為當地大基金「不會很高興」,事關他們多年來極力遊說,就是要確保同股不同權公司不被納入主流指數,例如富時指數五年前改例,不接納無投票權的股份,持有《每日郵報》的Daily Mail and General Trust,其無投票權的A級股即被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