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評界真是卧虎藏龍,乜嘢人都有,掛正金漆招牌銀海慈航普渡眾生,往往令人望而生畏羞慚交加。像推薦《月亮喜歡藍》的這位,指它是「超越種族與性傾向議題的成長故事」,我打個突之後立即摘下架在鼻樑的近視眼鏡擦完又擦,可是無論怎麼努力,都看不見潔癖高人筆底的無色無性景象。全片燈光和攝影,無時無刻不凸現演員們黑皮膚的美麗,何來超越種族意圖?敏感的鼻子聞到王家衛味合情合理,但杜可風鏡頭下的熾艷色彩,許多時候不外示範張叔平美學,與劇情的關係如果有也非常疏離,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奧斯卡新貴,則把內容交織在形式裏,處處提醒觀眾主流電影宣揚的大白不是美的唯一標準,驕傲地展覽色板上一般人漠視的配搭。沒有成龍傍實的黑人難道不是黑人,何必急急收回勾肩搭背稱兄道弟的親暱,把它流放在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國度?
至於說它風馳電掣凌駕性傾向議題,更加離地到犯了顧左右而言他的「護短」嫌疑,彷彿滿口基基基失禮鄉親父老,非手起刀落去性,把它「提昇」到唔關同性戀事的境界,才能安心加冕光環。這個動人的成長故事,每一寸都關乎主角性取向,縱使編導沒有大鑼大鼓以討論議題方式強迫觀眾硬啃,逆向採取含蓄手法透過留白誘發想像,可一點不打算大步𦦨過連迪士尼也派遣《美女與野獸》做開路先鋒的男男地段,把自己當不吃基圈煙火的神仙,直接攀登清心寡慾的菩薩寶座。大愛包容包到這麼密不透風,小心最恨左膠的陶傑先生奮身而起,跳出來咬你兩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