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付子女學業而要求精神科醫生開ADHD藥,有冇咁誇張?難以置信,但原來真有這類家長。社工朋友引述同行的分享說,接觸過一位過動學生,他是marginal case,醫生說只需行為治療,花點時間就能改善過動和專注不足,不必靠藥物。但學生的媽媽卻認為追成績迫在眉睫,又要面對呈分試,於是轉了幾個醫生。她只想找到一位判斷兒子有ADHD症而願意開藥的醫生。
這位媽媽,並非目不識丁,家境也不錯(因此才能轉幾次私家精神科醫生),她甚至解釋外國也一樣有大學生在考試前服食ADHD藥。又的確,英國BBC去年報道,部份英國大學生為求考試成績更好,會服用暱稱為「smart drugs」的精神科藥物。他們會在非法網站上買藥,而這類藥物包括用來治療ADHD症的R字頭處方藥物(溫書時增加專注度),和一些用來治療嗜睡症的藥物(用以提神)。英國當局就多次打擊這類非法售藥網站,更公開警告濫藥有副作用、有後遺症而只會賠上健康。
天下間大概沒有一種藥,食了會令人變smart,哪有這麼便宜的事!無論出於甚麼原因濫藥,都只會令人stupid。大家都明白,教育制度就像是一個壓力煲,特別當子女坐不定、心散,又就讀一些鼓勵競爭、追求名次的學校,做父母的壓力可想而知。然而,父母本來就是幫子女擋風擋雨,那就更應該擋走一些有害子女身心發展的東西。無論子女多難管教,大家都有責任做一個不走火入魔的父母。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蘇菲